第一百五十六章 车床构想-《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2/3)页

    受制于条件,大军扎营之后,晚上没有任何活动的。

    一天行军的起始是,大致早上六点起床,等到了七点开始拔营,到晚上六七点天将黑了开始扎营,一天赶路的时间将近12小时,休息的时间也是十二小时。

    幔行军一日三十里,并不太累,12个小时足够休息了。

    而也只有晚上,除了巡营的人,所有人都闲了下来,也就是晚上有时间挤出时间做木匠活。

    李孟羲略算了一笔账,如果每晚做木匠活只两个时辰,四个晚上,就等于一个白天的工时的,能一点一点的把板车给攒出来。

    木匠们拿着工具,扛着解好的木头来了,李孟羲让木匠们把篝火往一起聚聚,篝火移成了两排,瞬间照亮出了一个很亮堂的长形地带。

    李孟羲让先做大的轮毂,轮子的大小比普通板车大上一倍,几个木匠技艺最为老练的匠头合计了一下,敲定了尺寸,然后开始分头做轮毂了。

    车轮是板车最难做的部分,做轮毂之前,需要把木头精加工,先用锯子斧头砍出大小合适的木头,再用刨子刨成方形的短木条,然后是很麻烦的木头热处理过程。

    木头放在火上慢慢的烤,然后边烤边把木头慢慢一点点弯曲,这样木头就能保持着弯曲的状态,形态改变了。

    正如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就是热处理木头的工艺。

    一辆车,轮毂四分,四个弧形的轮毂弯好了之后,再凿好木安装木辐条方孔,四个轮毂一接,就是个圆形车轮了。

    义军的板车结构简单,有什么改进的地方,李孟羲想不出来,只有一点,他觉得板车的车轮太窄了。

    因为窄,和地面接触的面小,所以对地面的压强大,路况不好,就很容易陷入泥里。

    因此李孟羲交待,让木匠营的木匠们再做车轮时,车轮要做宽一点,车轮宽不得少于一尺。

    一尺,即为三寸。

    这个尺寸,是李孟羲对着板车的车轮比划了一下,比出了一个宽度之后,问技术顾问鲁犁,问是多宽,鲁犁说是一尺宽。

    于是,比义军板车车轮宽了约二分之一的车轮宽度被定下来了。

    木头的热处理工艺是很精细的活,火候掌握不好,木头就被烤着了,匠人们不停的往木头上淋水,拿着刨好的方木,在篝火上燎烤着,当加热的差不多的时候,把木头放在地上,用脚踩着,手掰着慢慢的把木头掰弯。

    这需要技术,如果过于用力,木头就被断了或是有了裂纹,车轮的寿命就不行了。

    李孟羲在木匠营地们来回走着,观察木匠们是如何制作车辆的。

    见木匠们用脚踩着掰木头,很费力,李孟羲就想,如果有一个大石头,石头上有凹漕,然后加热过的木头插进漕里,再掰,就容易把木头掰弯了。

    想着,李孟羲叫,“鲁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