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三年发展,研制造纸-《三国之终极召唤》


    第(3/3)页

    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下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会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便可用于书写,这就是最古老的造纸术。

    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出的纸,就是现代纸的渊源。

    改进后的造纸术并未进行广泛的流传,一般只专供贵族使用,而且蔡伦是东汉宦官,这项改进后的造纸术便成为了东汉朝廷所有,每年生产也极其有限。

    物以稀为贵,东汉朝廷的这种炒作,就无形中提高了纸张的价格,虽然比布帛便宜,却比极易得到的竹简贵,这就是为什么过了八十年,刘旭还很少见到纸张的原因。

    “这些东西你们都不要担心,我会和研究院好好处理的,我现在只需要你们好好的处理政务,并且帮我将命令传达下去,顺便再多招些有一技之长的木匠、铁匠等等的人,这些人还是太少。”

    顿了顿,刘旭接着道:“另外颁布一项法令,凡是属于我们势力范围内部的百姓,一律平等,农、工、商没有等级之分,全部是平等的百姓。”

    刘旭没有将“士”这一阶层纳入平等范围,是因为他手下的那些文臣全都是士人出身,都是知识分子。管理地方,处理政务肯定要比其他人略高一筹,而且他也不想因此废除士人的特有身份,毕竟他还需要他们的协助。

    士人一般都很清高,作为士、农、工、商最顶端的人物,他们都有着一种优越感。一旦士人和下面三层阶级平起平坐了,势必会激起士人的反感。一口吃不了胖子,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刘旭并不会那么愚蠢。

    “主公,属下不敢认同这种说法。自古以来,农为本,商为末,重农抑商乃国之根本,如果主公提高商人的地位,那天下的百姓全去经商,届时谁来耕种,谁来生产?”

    面对属下的质疑,刘旭觉得用事实说话我命你二人就重商的事情制定条款、法令,三日之内送予我过目。如无其他事宜,大家就散了吧!”刘旭最后说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