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梁芳眼中的朝臣-《背着步枪回明朝》


    第(2/3)页

    “……这不正常啊,哪怕就是罚几年的俸禄,骂几句什么的,都应该。神机营毕竟是咱家一直管着,出了这么大的事皇上竟然提都没提,诡异啊!”梁芳对客人说了火药库爆炸的事情后,说出了自己的怀疑。

    “公公多虑了。满朝大臣没有一位向上递折子参您,说明朝廷上下都认为这事情和您一点关系都没有,皇上为何要责罚您呢?”客人笑道。

    “你还不知道那些大臣不参咱家是怎么回事?不就是万安给其它官员打了招呼么。万安那老东西的人情是那么好欠的?皇上他能不知道?”梁芳摇头叹道。

    “皇上天性温和,不愿意多事生非。如果知道公公在朝廷众臣中有这么高的威望,只会对公公更加器重,而不是其它。就算皇上想谋划公公,他又靠谁呢?那东厂尚铭屡次向公公示好,一个墙头草。西厂初建,汪直上窜下跳倒是折腾得欢,可惜没人没钱,不足为虑。公公执掌锦衣卫,御林军,皇上的安危全靠公公一人保护,又有何惧?”客人笑道。

    “唔,皇上性格温和,不爱多事,这倒是有点像。他手底下没人可用,这也是事实。只要他不动咱家,咱家也不会对不起他,他还是大明的皇帝,本总管还是他忠实的奴才。”梁芳手里把玩着玉如意,缓缓说道。

    “公公高见,这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是最稳妥之计。朝中大臣,怕也是打的这个主意吧?”客人问道。

    “他们?”梁芳嗤之以鼻,他鄙夷地说道:“那帮子口蜜腹剑,不忠不孝的杀才,嘴里喊着万岁,底下却从不把圣命当回事。内阁独揽朝中大权,只送鸡毛蒜皮小事给万岁,各项重要事务从不送交万岁处理。送上去的尽是些奇谈怪论,或者某地处斩死囚之类。等到盖玉玺的时候,把符宝郎叫到内阁,一通乱盖,圣旨就出来了。”

    客人很随意的问道:“这君不君臣不臣的,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对这些机密的事情没有一点避讳,好像就是饭后闲谈一般。

    梁芳冷笑着说道:“他们总有理由,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都能扯到为国为民上去。说什么大明不是皇帝一个人的大明,是天下所有人的大明。说什么百姓为重,皇帝为轻。

    说什么土木堡之变也罢,残杀忠良也罢,都是皇帝一个人做决断的原因,要想不犯这种错误,就得群策群力,把权柄牢牢掌握在大臣手中。他说他们不想当皇帝,皇帝仍然是他们的皇帝,他们只是想让大明强盛,百姓安乐。”

    梁芳讲得有点气喘,喝了口茶润润嗓子又继续说道:“这帮子当婊子又立牌坊的东西,谋反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到他们嘴里都能给扯出大道理来。又想做曹孟德,又没那个胆量。

    当年土木堡之变,不就是因为先帝听了大臣们的劝谏,御驾亲征,拉长队伍想吓退瓦剌,结果全军覆没送掉了十万儿郎的性命。现在却又反咬一口。不对,当年他们就反咬一口,让先帝身边的太监王振做了替死鬼,替满朝大臣担了罪名。”

    说到这,梁芳狠狠地捶了下桌子,“这帮子常有理!平时从不正眼瞧我们这些内臣,出了事又老往我们身上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