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宫闱巨变-《谁主君心》


    第(2/3)页

    胤祯问道:"为什么啊?"

    "因为至少能够平平安安地活下去。"我叹息道,"虽然对于十三来说很残忍,但至少可以让他有个时间好好想想。"  胤祥那么一个意气风发潇洒快意的人,从此以后就要被磨砺成一个沉稳谨慎的人,我心里很不好受,就像当年一个好友曾经誓死不按他老爸的意思出国最后却还是远走欧洲时,我感受到的那种悲哀。看着自己周围的人慢慢地改变,其实是一种很残酷的事情。每当你再面对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那种疏离和冷漠会让你体会到今是昨非的世事无常,与记忆中那些曾经拥有的灿烂笑容相比,甚至会有自己陷入一个不曾存在的时空的感觉。但很无奈,这也许就是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胤祯和我都陷入了沉默,丝毫不觉茶已凉。等我到清醒过来的时候,我发现茶早泡过头了,于是换了茶叶,继续泡。胤祯突然笑了:"小月,可惜你是个女孩子,不然定是一代名臣良将。"我哂道:"别捧我了,不就是笑我心眼多嘛。我不觉得心眼多是好事情,我情愿过得简单点。没听说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吗?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上次还不是被人给耍得团团转。"胤祯尴尬了一下,随即爽朗地说道:"好了,不说这些,以后也不说这些,我们就是下棋聊天、喝酒喝茶。你上次说的那位东瀛的丰臣秀吉的故事还没说完呢,我回去还特意查了史书,翻了朝鲜地图,那家伙出兵朝鲜口称要卧睡杭州,后来不是被邢玠断了粮道?"

    "嗯,丰臣秀吉死前让东瀛人撤退,其实就是为他们自己保留面子。即便是他们不撤退,也会因为粮道被断而困在釜山。即便是这样,丰臣秀吉的战略计划还是很完美的,取朝鲜作为跳板,随后占东北,南下西进进而推进整个中华。"胤祯不屑道:"日本也不过就是蕞尔小国,即便对我大清狼子野心,怕也没那个能耐!"我叹了口气,两百多年后日本侵华的战略部署就是沿用了丰臣秀吉的思想。

    屋外突然来一个太监,原来是康熙招我进宫。我和胤祯对看一眼:"十四,你先回吧。"冲着屋外喊道:"海棠,把刚开花的那几盆水仙给十四爷带走。"

    康熙正在乾清宫里和两个年幼的皇子下棋,一个是十七阿哥胤礼,一个看上比胤礼大上两岁,是十六阿哥胤禄。我进去下跪磕头,又给两个小屁孩见礼,实在是很郁闷。康熙见我后笑笑,说道:"小月,过来,看看两位小阿哥的棋怎么样?"

    我上前看了看胤礼和康熙的对局,这小十七棋下得还可以,虽然比不上他老子,但比十四那个不会下棋还很喜欢下的臭棋篓强多了,而胤禄的棋艺显然比他十四哥的水平还要烂,不是初学就是根本不是下棋的料。康熙面前,话都得留个七分,我笑道:"两位阿哥虽然小,但棋艺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十七阿哥,能下到这种程度已经是很好了。"这话说得我自己都起鸡皮疙瘩,十七的水平也只能说是一般,要知道不少职业选手在他这个年纪都要入段了。

    康熙哈哈一笑:"你这话说得言不由衷啊。少摆那副恭谦的样子,朕知道你不是那种弱女子。"这老头看人果然很准。我只能讪然一笑:"皇上的知人之明,民女佩服得紧。"康熙把我撂到一边,继续开始盘查他两个儿子的功课。我在旁边之乎者也地听得头晕眼花,虽然四书五经外公都有教过,我也背了不少,但是对于我这个生活在白话文环境中的人来说,偶然听个一两句没问题,但整个时段都在之乎者也就太可怕了。

    康熙接下来察看的是小皇子的书法,难怪无论是胤禛还是十三、十四,都写得一笔好字,因为他们老爸太严厉了,哪里像我小时候,简直就是放羊,要我学琴外公还得哄着我。也难怪康熙朝的储位争夺是最激烈的,康熙有能耐的儿子太多了,能胜任皇帝的人选也多,诸位阿哥都是心气高得很,谁也不服谁,自然争夺激烈。

    小十六写的是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康熙招呼了一下被罚站长达一个小时的我:"小月,过来看看,怎么样?"问我书法?这不是问道于盲吗?我呵呵一傻笑:"皇上,民女不懂书法,字写得不是难看,而是非常极其十分之难看。"两位小皇子被我这么一打趣,都掩着嘴巴笑了笑。

    康熙也是一笑:"这样才对嘛,这才像你说话的样子。十六啊,你这副字写得虽然看上去齐整,但是缺乏力道,过于柔弱。十七比你年纪小,但字却有力多了。"  胤禄毕恭毕敬地回道:"谢皇父教诲,儿臣一定谨记在心。"小十七胤礼背着康熙,冲着我做了个鬼脸,我也冲着他笑了笑。谁知却被康熙看见了:"小月,你笑什么?"

    我总不能说十七阿哥做了鬼脸,按照他这个顽皮的样子,即便说出来他也不承认,也好,我就逗逗他。我敛了笑容:"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是在笑,如果光是读了书没什么用处,要在于去思考书中的道理。"康熙笑着点点头对两位小皇子说道:"小月说得很有理,你们读书也要多思考,尽信书不如无书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