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是赵满冷笑出声,轻轻一叹,直摇头,显然对柳士原的回答很失望,底下的才子见了,也都明白了赵大儒的意思,个个对柳士原的回答也是不以为意了。 只有一旁的顾大儒却在此事开了口:“只是学识上的交流,众才子皆有发言的机会,皆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讨论。” “若说谁对谁错,并无定数,国子监出考题,也是难以揣摩的,科举试固然重要,但重要的还是朝廷要培养出一批为民为国的国之栋梁出来,而不仅只是应付考试。” “所以今日学识交流,重在交流,大家尽可放心的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即可,若有异议的地方,便一起互相讨论,也助大家开阔眼界,采纳更多人的观点。” 顾大儒的话还是有份量的,原本都随赵大儒的意思而动摇的才子们,这一下终于静心细细想柳士原刚才所说的问题。 其他里头的才子不知不觉分成了两派,不知疾苦的贵公子们又岂会有柳士原的这种体验,里头便有贵公子说道:“与其征收那小小商贩二两碎银,不如每年举办一场义捐。” “城中权贵富绅,养成义捐之习惯,并在县衙门外立下义捐碑台,将做过好事的人都记录下来,所得钱财,比这小商小贩的杂税收入不知多了几倍。” 柳士原听了皱眉,直接反驳了这位贵公子,说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之类的言论,我认为没有多大的用处。” “增加的杂税,不是谁的义捐,而是对于个别能力强者担起了乡里的责任,互惠互利,如此是对当地百姓最好的公平对待。” 那贵公子被柳士原反驳得哑口无言,面上青一阵白一阵,而此人正是在赵大儒的行列,似乎这一话题争输了,他们就输了一样。 顾大儒身边的朱大儒却在柳士原说了这一番话后,真想拍掌叫好,果然柳士原这个孩子不会让人失望,好在刚才努力的将人留下了,这才开始,就给对面一个下马威。 等会儿他们出算术题,又能压对方一筹,这一次学识交流传了出去,所谓赵大儒也不过如此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