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软禁苏轼-《革宋》


    第(2/3)页

    “强词夺理,”苏轼怒气冲冲的站起来,一把扔给万里征一封书信,“这是大理慈爽大人董叶澜的通报信,人家已经给过通报,是为了剿灭国内的叛党,对我们沿河打渔的渔民也并未加害,何来有损我大宋颜面之事?我看万将军莫不是跟大理那边的叛党有什么瓜葛吧?”苏轼本就是直肠子,有什么话都不会放在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万里征倒是吓了一跳,心里有点虚,但是又不敢贸然说出来跟中华军的关联,还好身边刚被陈拓调回来协助军队调度的副官宇夜冰有些急智,见万里征有些语塞,连忙上前道:“末将有事禀告!”

    苏轼看了一眼宇夜冰,见宇夜冰神色凛然,不慌不张,此时竟比万里征表现的还要从容,顿时好感大增。

    苏轼缓和了一下神色,挥手道:“你说吧。”

    “苏大人,您可知道我们将军是在收服了黎州和叙州的蛮夷才被朝廷擢升为巡边使的,现在大理军队要攻打建昌城,必定借道黎州,而且据我所知,有一只大理骑兵已经在叙州境内集结了,这样战事一起,刚刚归附我大宋的两州百姓必然遭殃,此其一。”宇夜冰顿了顿,观察了一些苏轼的表情,见对方没有反应,继续道,“其二,黎、叙两州以前都是同时向大宋和大理称臣的,但更接近于大理,所以对于大理此次出兵会不会想要将两蛮州同时收归其自己管辖,我们也不得不防。其三,在大人到任之前,万将军为解决军饷和粮草,已经将很多壮丁派到蛮地垦荒,现在好不容易有些收获,如果被大理一战毁掉,不仅仅是万将军许多努力付之东流,更是无数将士的血汗颗粒无收啊。”

    苏轼越听神色越是紧蹙,宇夜冰说得确实在理,难道自己先前的怀疑是错怪万里征了?想想这一路的巡边使也不至于和那边的叛匪扯上关系,可是……

    苏轼猛的想起董叶澜信中提到中华军的禁军装备问题,陈拓巫山大捷和远赴赴大理的时候,苏轼正在家中给父亲苏洵戴孝,只是在一些老友口中稍稍听过这些消息,只是说南方有禁军兵变,其时,兵变的发生频率还是很高的,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一般都会很快平息下去。这次在大理的叛匪莫非就是我大宋的叛变禁军?

    “万将军!”苏轼转过头问道,“你可知道那叛匪的来历?”

    万里征想了想,还是如实回答道:“大人,那首领自称太湖陈拓,手下带了几千叛变的禁军从我武隆城城下偷偷溜进了大理,占城为王。”

    “哦,”苏轼点了点头,“如此,我当写书一封与那董叶澜,一封给那太湖陈拓,劝其各自罢兵,免得互伤元气,我自当上奏朝廷,准其招安陈拓部,现在国家北部西夏忽视耽耽,正是用人之时,与其在这跟他人抢食,莫若回家共抗外敌。”

    “迂腐!”万里征和宇夜冰心里都暗暗骂了一句。

    “你们俩先去沿江布防,但切记,不可擅自惹怒对方!”说完苏轼便回到书桌写起他的书信来。

    万里征和宇夜冰也不好多留,只得退了出来。

    “将军!这当如何是好?”宇夜冰一出门,就焦急的问道,“现在高升顺大军压境,时间可脱不得啊,督帅让我等务必在三日之内将后路清空,以完成其他部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