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明白 不明白-《一个人的甲午》


    第(3/3)页

    至于皇上批示中还有的一句话:会同有司商议,谁也没有多在意。这种事情有什么好商量的,先由着李鸿章和刘一坤争论个结果出来再说。况且前些日子,为了个合办银行的事情,朝廷中的大臣几乎都上了折子,结果是皇上心里很不痛快,连带着便狠狠的让满朝的大臣们也不痛快了一回。

    眼下,就连太后都不管这事了,谁又愿意没事找事,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再说李鸿章这折子委实也莫名奇怪的很,朝廷中的大臣们多少也知道一些,如今茶叶和生丝是大清出口额最大的物资,而江南又是生丝的重要产地,真要是把桑树都砍了,变成农田,这粮食再怎么算也没有生丝值钱啊。没有了生丝的进项,朝廷少了收入不说,江南农村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养蚕人家失去生计。

    但是这件事情牵涉到太后老佛爷和皇上之间的这副牌局,不管是军机大臣还是普通官员,现在都多少察觉到这副牌局有些不简单,一时半会儿也看不明白,谁也不敢轻易把自己搅进去。

    况且眼下虽说是天下太平,可朝廷的事务却是没有一日松泛过。拿河道决口一事来说,往年闹得最厉害的是黄河,现如今长江也时常溃决,朝廷和地方督抚都是一筹莫展,没有银子啊!灾民流离失所,便是各地小股的流寇土匪趁机闹事,中间还间杂着什么白莲教之内的,虽说还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却也是万分不敢懈怠的。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河道、盐政、洋务、兵事、吏治……哪一桩哪一件不是事关朝廷大局,这些事历朝历代都有,也都没有什么好的法子,现在一时半会儿也是纠缠不清,只要能辗转腾挪应付着过去就行了。最要紧的还是一个稳字,不能闹出什么乱子出来,要做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出了也要能控制的住。

    说到底,百官心里都是一样的心思,宁可不做事,不可做错事。能不掺和的最好不掺和,能应付的尽量去应付,千万不要出乱子。

    朝廷大臣们这次如此老实,谁也没有站出来发表一下见解,让光绪心里非常难过。这大臣们的正义感都上哪里去了?往常不是都闲着没事就上折子玩的,一个个道貌岸然指责这样不对,那样不好,鄙视这个,嘲讽那个,这次怎么鸦雀无声一片节日到来祥和的氛围啊。难不成是上次留大家在养心殿写折子,中午的伙食太差了点,大家有抵触情绪?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回家写吧。

    见朝臣们都没有什么动静,光绪在庭寄发出后的第三日,再次晓谕众臣,就李鸿章折子中所言之事,每位大臣都要写份折子上来,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这一下,不单大臣们懵了,就连军机处的这几位也是一头雾水一脸的苦涩,因为皇上这次可是连他们都扫了进去,满朝大臣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就算是军机大臣也要上折子。

    ――――――――――――――

    一直码字到现在,提前发了,也算是对赋归荣华兄弟一直支持的感谢。

    封面像日本人?我靠,这样的联想有意思,很有意思,南京!南京!……睡觉去了,明天向--&网--投诉,未经作者审核,制作的封面误导读者产生恶劣的联系,后果相当严重。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