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筹谋-《葬宋》
第(2/3)页
但是。姜明所提出地这些。不但完全把他们染指军权地希望破坏地一干二净。而且反用国家大义。来迫使百官以及各方势力交出手里残余地武装。更有甚者。还要将他们地亲属子弟招入军中。说地是为国效力。谁能敢保证姜明没有拿这些作为人质地想法呢?
马上就引起了百官地反弹。但是姜明好像早有准备一样。坚持自己地意见。不再动摇。最后还得到了杨太后地极力支持。当然。这个支持也是有代价地。就是台湾所保留地军事力量当中。必须有三千禁军供杨亮节驱使。以卫护皇室地安全。直接向杨太后负责。
百官从这一点看出。敢情说杨太后和姜明早就达成了默契。已经由不得他们做主了。更何况。在台湾。基本上都是姜明地原始势力范围。百官都是初来咋到。就算是手下有些武装。但是在大军地眼里形同儿戏一番。
然而就连着一些武装,姜明也要剥夺走,百官那里肯依从呢?
姜明遂以大义胁迫,在展示了自己
之后,百官也没有办法,争论了一天,杨太后和姜应每家可保留最多十人的护卫家丁,其余全部在征召范围之内。
再也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个也是陈宜中教授与姜明的,言道,宽一份就等于宽十分,留一隙水决堤。
另外,在台湾,百官应该各司其责,努力发展内政,完善各种官制的同时,抓好农业发展,以保证大军北伐所需。
陆秀夫和张镇孙等人此时目瞪口呆的,听着姜明发号施令,怎么着也好像又是一个张世杰的出现。有种刚出狼窝又入虎口的感觉,不过比之在崖山更为糟糕,在崖山时还可以离开归隐,来到了台湾,连躲藏的地方都没有,岂不是令人十分无奈吗?
不说他们无奈,其实最无奈的应该是姜明了,这个结果,也不是他想要的,但是如果不集权,朝廷上下还是一团散沙,就像陈宜中说的一样,不趁着这个机会统一思想,难不成还摆一只虱子在头上吗?
现在正是消除士大夫隐患的机会,在台湾这一段的时间内,试验和调整治国方略,抑制士大夫的发展,打击各种门阀势力,这样在以后的光复中兴大业中,才能尽量的减少流血和内耗。
姜明也是这样想的,在崖山海战没有发生之前,一定要整合好台湾内部的事务,统一好发展策略,自己才好用心的策划抗元大计。
现在已经是正月了,如果和当初海都的约定不变,在三月初,海都就会举国之兵东来讨伐忽必烈,再加上南方气候日渐转暖,北方人耐不得热,就要返回,江南这个地界只要撑过半年的时间,形式就会大为扭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