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入冬之前,中国地介入终于开始改变这场战争原来的“历史”轨迹——得到充足弹药给养补充的俄国西北方面军动了“深秋攻势”。为了这场战役能够取胜,原西南方面军司令、在对奥匈帝国的战斗中取得辉煌战绩的伊万诺夫陆军上将被任命为西北方面军司令,并从高加索地区抽调了两个集团军编入西北方面军。伊万诺夫是那种坚信“刺刀胜于子弹”的传统的俄国将领,而且打仗从不使用被他称为“无耻诡计”的迂回、偷袭等战术,于是他将这场战役的主攻方向选在有十多万德军驻守的重镇布列斯特,因为这里是通往华沙地重要通道,也是俄国夺回夏天失去的工业基地最近地道路。 10月15日,俄国第一集团军先经适应了与一群“拿着木棍的农夫”作战。有些没有到过西线战场的德国新兵甚至还以为自己的国家面对的都是这样的敌人。当从中国进口的数百门火炮疯狂开火的时候, 士兵用自己手里那些性能优良的中国步枪不断射击地从指挥官到士兵都措手不及。一周后,俄军夺回了布列斯特城,取得了1915年的第一场胜利。随后,俄军开始向西挺进,伊万诺夫甚至扬言天的时候夺回华沙。然而,随后的战斗中,俄军暴露了另一个致命缺陷——陈旧而无能地指挥体系。 俄*队数量诚然惊人,可惜却是弊端丛生。军队上层食古不化,他们无视科技的进步给军事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仍然死抱住过去那一套陈腐过时地理论不放。甚至大部分基层军官也如伊万诺夫一样坚信“刺刀胜过子弹”。战争爆后,沙皇尼古拉挑选他的叔叔尼古拉大公担任总司令。这位患有神经衰弱的大公显然不能胜任这一职务,当时一个总参谋部的将军说道:“他是一个完全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人,每当接到皇帝的命令。他总要花很长时间喊叫一通,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对待他的新任务。”在夏天,战争对俄国极为不利的时候。沙皇决定解除尼古拉大公的职务,亲自掌握军事指挥权。他甚至比他的叔叔更不胜任这项工作,不仅在军事上毫无概念,而且还喜欢指手画脚,使得他在总司令部中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物。 俄军攻下布列斯特之后开始乘胜追击,然而由于这场战役实在尼古拉的坚持下仓促动的,后勤补给跟不上、各兵团推进速度不协调、最要命的是两个从高加索抽调来的集团军根本不服伊万诺夫的命令,在他们与兄弟部队之间出现了数十公里的缺口。德军随即展开反击,德第八、九集团军在后撤的时候突然掉头,狠狠**俄军的缝隙中,将俄军分割成几个部分,随后双方在布列斯特方圆数十公里展开激战。 一个月后,俄军抛弃了两个被包围的集团军,溃败至夏天构筑的战线,而德国人则重新夺回布列斯特。这场“深秋战役”俄军伤亡人、被俘16万人,德军也有9万的伤亡。由于冬季到来,加上双方都已经到达极限没有余力进攻,于是东线也开始陷入僵持…… 南京,总参谋部。 宽大的战役分析室内,一个巨大沙盘被摆在中央。墙上挂着巨幅军用地图,一个个红色或蓝色的箭头表示出犬牙交错的战争态势。在地图前,数十个参谋人员和高级将领聆听着…… 侯晋一边用指示棍指着地图上的各种标识一边通报战况:“布列斯特西北是俄第11集团军,东南是第17集|:索方面军的旧部,因此与西北方面军其他军团的配合非常不默契。据情报显示,这两个集团军是在俄西北方面军其他兵团开始追击后第二天才向西挺进的,因此与整个俄军战线拉开一段距离。兴登堡得到消息之后,立刻组织部队反击,将俄军两翼分割包围。还有情报显示,伊万诺夫对这两个集团军的指挥颇为费力,他最后不得不将命令传回圣彼得堡,由尼古拉转手下达命令才调动了这两个部队,因此比其他部队晚了一天出击……” “78万对20万竟然被打得溃不成军?思片刻,打破沉默道:“诸位,听完这段分析有何感想?” 此时已经担任第一集团军参谋长的蒋百里敬礼道:“陛下,臣以为俄军不是败给德军,而是败给了自己……将帅不和、战前内斗,此乃必败之兆!” “说得好!”袁世凯提高了嗓门道:“诸位,你们能让这样的悲哀在帝国的军队里上演吗?” “不能!” “你们能容忍帝国的军队蒙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吗?” “不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