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奸商-《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第(2/3)页

    如果按照吨位计算,“幽浮”潜艇地价格在3000国币/吨,比战列舰的单位成本高出近十倍。然而战列舰不是每个国家都能造的,即便有那个技术,一艘战列舰的造价动辄就五六百万中国币,高的达到上千万,就是富裕国家也造不了多几艘。加上战列舰需要高昂的维护费用和众多的水兵操作,这日常费用就是一个无底洞。现在中国潜艇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这种排水量不到300、只需要20多人驾驶的小型战舰不仅可以与战列舰抗衡。甚至还能将战列舰击沉!对于象巴尔干、南美地区的小国而言,他们无力建造战列舰,但是又常常被拥有战列舰大国欺负,潜艇成了他们的福音。如果拥有潜艇,这些国家就拥有对抗战列舰地能力,而且购买费用一艘潜艇的费用还不到一艘战列舰造价的七分之一,何乐而不为。对于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这样的国家,他们为了对抗英国而不得不狂造战列舰。这样的军备竞赛消耗国力不说,而且还赶不上英国海军的规模。潜艇,成为这类国家用较小代价保持与英国海军均势的最好手段。

    在各国疯狂建造战列舰以及军备竞赛造成的压力与恐慌之下。中国潜艇这种性价比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展销期间潜艇订单如雪片一般飞来,共计销售近300“幽浮”。光是德国海军就订购了50,就连一直崇尚巨舰大炮的英国也订购了几艘用于研究。对于中国潜艇恨之入骨地美国人也不甘示弱,一气买了5回去拆着“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贸部提出先付款后建造的要求——谁先交钱就先给谁建造,而且价格绝对不打折。为了赚取更大地利益,“幽浮”潜艇装备的“三叉戟”鱼雷与各国的鱼雷完全不配套,购买了中国的潜艇,意味着今后还要长期向中国购买鱼雷。另外,为了促进其他武器的销售,中国商贸部在这次展会上还对步枪等军火实行八折的优惠价格。各种步枪、火炮订单也没少来。这些订单无疑让中国提前拿到了一战中的军火订单……

    南京,皇宫。

    袁世凯放下手中的订购清单笑道:“哈哈……好家伙,我原以为能卖个几十艘就不错了,没想到销量这么好……”

    商贸部部长郑观应道:“陛下。德国代表已经私下找过臣,希望用给我国的贷款充抵购买潜艇的款项。”

    袁世凯斩钉截铁地道:“不行!你告诉德国人,要买潜艇就必须现金交易。”

    郑观应道:“陛下。德国曾给帝国很多的帮助,如果驳了他们的面子,恐怕会对帝国的形象有所折损……”

    袁世凯沉思片刻道:“你通知德方代表,在交付了他们订购地所有潜艇之后,我们再免费赠送三艘。另外,我们可以为德国建造一条鱼雷生产线,不过生产的鱼雷只能自用不能销售,而每一枚鱼雷我

    征性的收1元中华币地专利费……这样的条件也算仁吧……”

    郑观应道:“陛下,德国是我国潜艇最大的客户,如果给他们建造生产线,我们会损失大量的鱼雷订单……”

    袁世凯笑道:“郑部长,选你当商贸部长果然没错,不过不要单单看着钱,这样做也有很多的好处……”

    不管是哪个国家,在战争中总喜欢夸大战果和瞒报损失。有这样一条生产线,中国可以从战时的鱼雷生产与消耗数据推算出相对客观的情况,这比从各国战报上那些东西真实得多。听到袁世凯的话,郑观应知道陛下心意已决,于是请示别的问题道:“各国为了购买潜艇,在帝国银行兑换了大量的外币。现在我国的外币储备已经大大超标,如何处置还请陛下示下……”

    袁世凯道:“除了必要的外汇储备,你们商贸部必须在一个月内把这些外币全部换成黄金和战略物资。记住,不管什么币种,保持在最低的储备水平,德国马克更是一分不能留……”

    “是!”应了一声后。郑观应道:“陛下,东锡安正在筹建海军,犹太人派来商务代表,除了向我国订购军舰外,也希望购买几艘潜艇……”

    此时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侯晋道:“陛下,犹太人离我们太近了,潜艇万万不能卖给他们……”

    袁世凯点点头道:“恩,东锡安是万万不能出现潜艇的……犹太人要买什么样地战舰?”

    郑观应道:“主要是想购买一些小型战舰,用作海岸防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