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 第38章 思想与理想-《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第(2/3)页

    袁世凯道:“没错,想想为何儒、法、道会在春秋出现?想想法国为何会出现启蒙运动?这都是有一种百家争鸣的氛围,有一种畅谈政事的环境。而中国数千年推行的愚民教育、文字狱,无疑阉割了百姓和学生们进行思考的能力!”

    唐国安有些担忧的道:“陛下,恕臣直言。法国那些所谓的‘著名思想家’。‘骂政府’地多,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少。可法国人偏偏喜欢这样的启蒙,所以是法国人‘选择’了这样地启蒙,而不是这样的启蒙‘教导’了法国人民。如今帝国新立。若是毫无禁忌的实行言论自由,恐怕对帝国地统治会有影响……”

    袁世凯道:“这也是我担忧的,中国现阶段与战国时期有着太多的区别。而与上个世纪的法国又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这就是要考验你们教育部的地方。中国的思想改良运动首先要符合中国国情,要温和有引导性的开展,不能盲目的激进。其次要有实用性,不能培养一批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儒,要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唐国安道:“陛下,满清两百年的文字狱,已经让天下人都已经不

    议政。臣觉得,首先必须要消除百姓心中这种恐惧!

    袁世凯道:“你有什么具体的办法?”

    唐国安道:“臣建议,可以在各地建一些‘论政茶馆’,让学生们有个畅所欲言的场所,而且教育部可以办一份《中华论政报》,专门刊登在论政馆里出现的一些新颖观点!”

    袁世凯笑道:“这个办法不错,等于先在形式上有个百家争鸣的意思!而且我们还还可以派人到茶馆去,一边参与论政,一边网罗人才!”

    唐国安有些顾忌的道:“陛下,这样只怕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

    唐国安道:“这样的论政,总难免会提及陛下名讳……这恐有损陛下威望……”

    “哈哈……我当是什么呢?没关系,就让他们畅所欲言!”笑罢,袁世凯道:“唐大人,领袖和政府的威望,是他们所作所为在百姓心中积累起来的形象。是对百姓内在的一种号召力。如果靠着制度、愚民和口号建立威望,那是经不起考验的。一旦国家遇到危机,这种领袖地威望就会烟消云散,而他也无法号召和团结国民共度危机!”

    唐国安道:“陛下,臣还有一个担忧。若是真有一天在帝国展开广泛的思想启蒙运动,恐怕帝国的统治将会受到根本性的动摇,到时候……”

    袁世凯微笑道:“唐大人,你提意见的方式很委婉。帝国的皇帝是我,说白了就是动摇我的统治!”

    唐国安连忙躬身道:“臣不敢!”

    袁世凯道:“没什么敢不敢的,说明白一点。我现在实行的是专制统治,却要灌输国民自由平等的意识,你是不是觉得有些矛盾?”

    唐国安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一般点点头道:“陛下,这确实让臣觉得矛盾!”

    袁世凯笑道:“唐大人觉得,中国进行思想改良需要多少年?”

    唐国安道:“如果环境允许或者五十年、或者三十年!”

    袁世凯道:“五十年……三十年……呵呵,这就是我为何立誓皇位不世袭地原因。如果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大部分百姓提出民主的要求,那我就知足了。到那个时候,我会卸下皇位,把所有的权力交给国民议会,然后选择退休……只希望中国不要再出现内战……”

    唐国安道:“陛下。臣也希望那一天到来,可如今帝国的体制。恐怕有两点会成为民主进程的隐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