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五十米,已经能看清前排小鬼子的脸,还有他们呼出的热气…… 于斯奇走到狙击手身边低声道:“能打掉坡下那个当官地吗?” 狙击手冷笑道:“没问题!一直瞄着这小子呢!” 于斯奇拍拍狙击手的肩膀道:“好,他是第一个,他死了谁站出来指挥你就招呼谁!” “是!” 当第一批敌人进入三十米距离,于斯奇喝道:“投弹!” 士兵们将手榴弹的火线拉开,然后迅速的扔向正在爬坡的日军。“轰轰……”一百多颗手榴弹接连爆炸,将地上的积雪、泥土和日本人地残肢一起抛向空中。爆炸过后,走在最前面的70多鬼子已经没有了身体“完整”的。此时山坡上枪声大作,子弹化作道道流光奔向第二排正在爬坡的鬼子!那个在坡下的中队长正想命令后撤,一颗子弹准确的集中他的眉心,然后又从脑后钻出,带起一团污血!见部下乱了阵脚,带队冲锋的副中队长正准备举手下令,一颗子弹钻入了他的右眼…… 看到山上日军的惨状,渡边骂道:“八嘎!让23中队命令4队撤……”他地命令还未传达,村子北面又传来一连串的爆炸——派去北面探路的小队踩到了连环雷! “八嘎!让两翼部队撤回来!” 不久后。日军两侧的部队撤是撤回来了,不过这两个单位建制基本也残了。第四中队撤回来110,个个带伤,其他不是阵亡,就是重伤,正副中队长以及两个小队长阵亡;派到村子北面探路的小队阵亡7人,重伤14人。看着一个个灰头土脸的手下,渡边愤怒不已,他走到一个小队长跟前,狠狠的扇了一个耳光道:“八嘎!看你们一个个都是什么样子?还配做帝国的军人吗?” “咳!”被打的小队长是第四中队仅存的军官。他忍着脸上地疼痛道:“敌人的火力太猛,我们又是仰攻。所以……” “啪——”渡边又是一个嘴巴:“作为帝国地军人,失败是没有借口的!” “咳!” 见上司动怒,参谋官道:“大队长,敌人火力太猛,如果强攻,恐怕部队伤亡会很大,不如等第二大队和炮兵中队来了再进行攻击……” 渡边大队此役刚刚开始便死伤200人,占了全队的20%,这是登陆以来从未有过的损失!渡边怒道:“八嘎!全军整队,给我再冲一次!” 是日午时。诸城。 诸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历代文人辈出,例如孔子的学生兼女婿公冶长,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清代东阁大学士、书法家、宰相刘墉等等。不过此刻的诸城那儒雅的氛围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队队背着步枪地士兵。在诸城一个大宅内,停着两辆卡车。一辆卡车的车厢完全被打开,一根高达数米的天线耸立正中,另一辆卡车的车厢内,5通讯兵正不停地忙碌。 段瑞走进大院的正中的一个大堂内,敬礼道:“报告,重炮旅已经部署完毕,请指示!” 袁世凯笑道:“来得正好,徐军你把步兵地布置说一下!” 徐军指着地图道:“从大捎铺到诸城一共有三条河流,我们为了将胶州的敌人大部分吸引过来,已经构筑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设在大捎铺,由特务营的两个连驻守;第二道防线在辛兴镇,沿百尺河布置,由一营的两个连驻守;第三道防线设在芦河,由一营三连驻守;第四道防线就是诸城西边的铁钩河,由一团23营驻守! 我们的计划是,利用前三道防线节节抵抗,让日军觉得自己能胜利,但胜利越来越难,这样就能把胶州的部队调动出来。当日军突进到铁钩河的时候,再用重兵将他们死死挡住。另外,昨夜二团和三团已经向北迂回,等胶州的敌人出城,三团负责抢占胶州城,二团从高密南下,将日军困死在诸城以西!” 段瑞走到地图前道:“重炮旅两个团,加上一师直属炮兵营,全部部署在诸城以西的大栗园一带,不过炮火只能支持最后一道防线……” 袁世凯笑道:“若是一开始就用重炮轰,恐怕日本人全得往后跑,这样就不能吃掉第六师团了!” 武猛道:“徐军,这场歼灭战的关键是如何将 引出来,如果抵抗太猛烈,那么对方就会犹豫,所以度,也就是把戏演好。” 徐军道:“是!我这就给各团下令,让他们把戏演好!” 袁世凯笑道:“芝泉,你先回炮兵阵地去,那里还需要你的指挥。” “是!” 段瑞刚走,一个卫兵进门道:“报告!山东巡抚李秉衡、贵州总兵丁槐求见!” (更正:这个贵州总兵名叫丁槐,前两章由于裸奔参看的资料有误。一直写成了丁槐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