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着袁世凯对窗而望的背影。郭嵩焘不解地问道:“尉亭,你在等谁?” 袁世凯没有回头,淡淡道:“一会你就知道了。我在想,要是有一天我做的事情与文襄公所希望的不同,不知他九泉之下能否原谅我?” 郭嵩焘答道:“我想会地,季高临终之时已经给他所有的旧部修书,今后对你的一切决定鼎力相助!” 袁世凯半开玩笑似的说道:“就连我造反也会支持吗?” 郭嵩焘愣了一下道:“尉亭,这话要传出去可是灭九族之罪……” 门分左右,一个魁梧中年汉子走进包间。郭嵩焘看清了来人的长相后,吃惊道:“刘、刘抚台。你怎会……” 郭嵩焘话音未落,袁世凯已经和刘铭传双手紧握:“刘叔叔,小侄这段时间多有得罪了!” 刘铭传在袁世凯胸口捣了一拳后道:“哈哈……你这不是得罪,简直跟我成了生死冤家!” 郭嵩焘定神道:“尉亭,这、这是怎么回事?” “郭老,这你还看不出来吗?”言罢,袁、刘二人相视大笑。 郭嵩焘醒悟道:“哎呀~我说你二人好^.端的怎 哈哈……没料到连我都给骗了!” 袁世凯道:“郭老,尉亭实在是对不住了!” 郭嵩焘不解的问道:“尉亭此举是为何啊?” 刘铭传附和道:“尉亭,你从国外回来地时候就派人送信来,让我跟你争功。此后又多次为敌,我都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袁世凯平静的说道:“文襄公临终遗言让尉亭不堪其重。昨日我彻夜未眠。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什么是我中华兴盛的最大阻碍?” 郭嵩焘言道:“尉亭,我大清积弱已久,洋务不深……” 袁世凯打断道:“道光二十年(1840,~.开,中华看世界已45年;咸丰十年(1860,我大清开始大办洋务,至今已经25年。反观我们邻国日本,咸丰四年(1854,~|船打开;同治七年(1868)开始兴办洋年,资源、国土与大清相比更是天差地别。可如今日本为大清提供了6成的洋纱与棉布,就连中国洋务工厂用的生丝都是日本产!大清与日本相比,又差在哪里?” 郭嵩焘言道:“国人太过愚昧,导致有此差距!” 袁世凯依然平静的道:“日本国门被打开前。闭关锁国与中国无异,甚至自唐起,就一直视中华为老师。处处学习我中华立国之策,其国民素质并不比中国好到那里。为何在短短17年间,日本国民能够开化至此?” 这次回应袁世凯的是沉默,他继续道:“同治十一年,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为了鼓励国民接受洋务,接受先进的技术,日本天皇不仅亲自到场剪彩,并且第一个试乘,其后为了鼓励民众接受火车,还下令各路官员外出办差必须乘坐火车。我大清呢?唐胥铁路,以震动皇陵为由,被朝廷下令停运;上海城内铁路,因周边民宅两次失火,被称为大凶之物,朝廷下令拆除……中华兴盛最大地阻碍不在民间,而在于……” 郭嵩焘一把拦住袁世凯道:“尉亭,此言万万不可对外人言!” 袁世凯道:“以文襄公之能,一生守土、洋务、海防,能兴盛大清之举无有遗漏,却抱憾而去。尉亭自问文才武略难望文襄公之项背,要兴盛中华谈何容易!” 郭嵩焘道:“尉亭此言差矣!中法开战时,文襄公曾言:中华现在可无季高,却不可无尉亭!你要……” 袁世凯叹道:“那又如何?尉亭即便终此一生,无外乎成为第二个文襄公罢了!可我中华何日兴盛?尉亭不想抱憾而去,今日以肺腑之言相告,望二位前辈相助!” 郭嵩焘道:“尉亭有何打算?” 袁世凯道:“想要强国兴国,必须先改天换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