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着袁世凯的命令,两个大的告示牌还有数千本账册被抬到大厅之内。袁世凯道:“今后两江三省,所有兵营、县级以上衙门、官办工厂……说白了吧,只要靠朝廷的银子运转的地方。只要这个地方负责官员是七品、或者七品以上衔,都要实行‘账目、政务公开制’! “账目公开制,分为公账、私账两个内容。公账就是每天把你们治所的支出、收入给我详细记录——大到治水、开荒,小到针头线脑——只要用的是公家的银子。必须记录在册!呵呵,如果哪位大人说不会记账,这里有1500本账册。你们每人领一本回去,今后就按照这个样子我登记!方才说的是公帐,还有私帐。凡是领我大清俸禄地官员,一律要公开家中私人账目:俸禄几何?支出几何?若是有其他收入,也必须如实登记,胆敢隐瞒不报者,一旦查出以贪污论处! “两江官员的公账必须完全公开,各级官员都可查看他人账目,发现问题可以举报。这一条从我总督衙门开始,我会将总督府公账全部陈列在前院一间卷宗室中,各位随时可以来查看!将来我会成立一个专门地衙门,负责三省各级官员的账目核查与管理,同时监管各位私帐。另外,每月初十之前,各省巡抚必须把辖区内七品官员的两本账册收齐,然后送到送到金陵这个衙门中!现在每个衙门的存银、现款,我会派人去一一登记在册,要是今后账目出了错……,一律以贪污论处! “政务公开制度,分为计划与总结两个部分。计划,就是在每年一月上旬,各位必须把一年的施 详细列出,其中包括我给给位下达的政务命令。我话、官话,只要写出辖区内有什么待办事宜、准备何时办、如何办、由何人主办,办到什么程度,要上级给予什么人力、物力的支持!然后你们再把这些待办事宜按照月给排好,每月该办什么事情,如何办,一一列明!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遇到灾祸、兵乱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需要调整计划的,立刻给上级官员上报,然后各省巡抚汇总后交到总督府!总结者,就是每年、每月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总,没有达成计划中的目标者,必须写明原因,如果理由充分,我不会怪你们!对于计划与总结,我会派人一一核查,要是有谎报、误报、虚报功绩者,一律革职!” 不等下面地议论声响起,袁世凯一指两个公告牌道:“看到这两个公告牌了吗?一个是账目公告。一个是政务公告。账目公告几个项目:每日收支明细和小计、每月收支合计;政务公告项目:每月衙门待办政务,以及政务处理进展情况和结果。两个牌子你们不仅要按时填,而且要立于衙门正门口,接受百姓监督。如果我派人抽查,发现哪里的衙门没有填好,以渎职论处!” 听了袁世凯的话,下面所有的官员都倒吸一口冷气:这今后三省不仅贪不得,连偷懒都不成,两江官员一下从最舒服地变成最苦的!不过袁世凯带给他们的震惊还未结束:“今后三省官员外出办差,一律每日补助五钱纹银。吃、喝、行全部包括其中(住驿馆),不另行报销任何费用。接待三省内地官员,不管级别有多高,三人以下,三菜一汤,多一人,添一菜,但是每人平均接待费用,不得超过三钱银子!如果你们没有摆过这么寒酸的宴席,那就看看你们面前的菜。这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做出来的!至于其他地区的官员来访,我会拟定一个标准。发给你们,如果超过标准,必须上报! “为了更好的整肃两江吏治,金陵会成立一个临时的衙门——廉政公署。廉政公署将与江南道监察御史衙门合二为一,专职负责两江三省地官员的廉洁与政务监察,也包括监察方才说的各种账目与施政计划、总结。廉政公署设正、副监察长。我已经上报朝廷,今后三省一旦发现有擅权渎职、贪污纳贿、权钱交易等等触犯律条者,廉政公署可直接进行审讯,然后上报朝廷按律处置!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阎大人请现身吧!” 袁世凯话音一落,一个身材短小。其貌不扬的老者走进宴会厅。虽然看这老人年过六十,不过眼睛里折射着一种坚定的目光:“下官阎敬铭见过中堂大人!” 袁世凯双手将阎敬铭搀起道:“阎老请起!” “谢中堂大人!” 袁世凯对着众人道:“阎大人刚刚被朝廷封为文渊殿协办大学士,接替吴元炳大人担任漕运总督,兼两江廉政公署监察长!副监察使由邓华熙、樊増祥大人担任!”(协办大学士一般为大学士的属官。从一品) 听到阎敬铭三个字,下面的官员无不颤抖,因为他是一个连慈禧都惧怕三分的老头!阎敬铭在晚清是个传奇人物。他有两个称号:理财专家、救时宰相。说他是理财专家,因为他1882年任户部尚书后,一直大清朝国库,即便是内忧外患之际,也从未让朝廷缺过钱。1888年,敬铭因为反对慈禧从修颐和园被解职,此后不到一年时间,朝廷的国库竟然空了!当时朝中无人不怀念那个不让他们“奢侈”的老头,慈禧只得再次请他出山,管理户部国库。不过阎敬铭复职后,发现大清已经无药可救,于是三次以病请辞,慈禧只得放行。此后没了阎敬铭地朝廷国库被慈禧大肆挥霍,修颐和园、办六十大寿共计1400两,四年内,不仅花光了国库的钱甚至还挪用北洋、南阳以及各个地方地军费无数。 阎敬铭“救时宰相”的称号,则是来源于他对恶势力的“心雄万夫”。结,虚报费用。在他的努力下,查清了多年的假帐、坏账,就连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兵部侍郎奎润等等一批官员都受到牵连!中法战时,署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阎敬铭去湖北,为湖北的军队办理粮草后勤。湖广总督官文也看中了他的才干,欲留其为湖广督办军粮后勤。一天,官文手下一个副将闯入武昌城外一户居民家里,强抢民女,女哭骂不从,竟被他乱刀砍死。死者父母进城告状,县、府官员都不敢过问。阎敬铭闻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决心为民除害。那恶棍听说阎敬铭要出面问案,赶紧跑到官文的总督府中,官文竟把他藏匿起来。阎敬铭找到总督府,向官文要凶犯。官文推说自己病重,拒不接见。阎敬铭即向随从 “去把我的被子拿来!我就在总督府地门房过道里住总督的病不好,我阎敬铭绝不回去!”阎敬铭真的在这里住下来。三天过去,官文被困府中实在想不出拒客地办法。只得着人请湖北巡抚严树森和武昌知府李宗寿来府劝说阎敬铭归去。严、李二人百般劝说,阎敬铭立誓不杀凶犯绝不回府。官文无奈,只得出来相见,求阎敬铭给官文一个面子,阎敬铭提出地条件是:立即交出凶犯,当众剥夺凶犯的官职,押回原籍,不许逗留片时。官文只得接受条件,把凶犯交出。阎敬铭一见凶犯,立呼衙役将其颠翻捆拿。剥去衣服,当众重杖四十,杖毕,按律发落报边。 阎敬铭丝毫不给官文面子的做法,让两人矛盾升级。正在他要请奏回京地时候,袁世凯派人找到了他,并且把自己整肃两江吏治的想法相告。恰逢漕运总督吴元炳调任安徽巡抚,于是阎敬铭向朝廷请奏,接替刚刚漕运总督一职!现在袁世凯再赋予他一个廉政公署监察长的职务,除了办理漕粮。还可以顺带为两江整肃吏治,也算人尽其才!(按照正史。吴元炳1885年由漕运总督调任安徽巡抚,他的继任者应该是芦士杰——清末一个大贪官!) 阎敬铭受了任命,拱手道:“中堂大人,那这次各位大人送礼算不算行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