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朱棣和靖难之役-《为黄金而战》


    第(2/3)页

    建文四年(14o2年)正月燕军进入山东绕过守卫严密的济南破东阿、汶上、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向南直进。而燕军已过徐州山东之军才南下追截。四月燕军进抵宿州与跟踪袭击的南军大战于齐眉山(今安徽灵璧县境)燕军大败。双方相持于淝河。在这次决战的关键时刻建文帝受一些臣僚建议的影响把徐辉祖所率领的军队调回南京削弱了前线的军事力量南军粮运又为燕军所阻截燕军抓住时机大败南军于灵璧仅俘获南军将领即几百人。自此燕军士气大振南军益弱。朱棣率军突破淮河防线渡过淮水攻下扬州、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等要地准备强渡长江。这时朱棣之子朱高煦引番骑赶到燕军军势大振。

    建文帝曾想以割地分南北朝为条件同燕王议和被拒绝。六月初三燕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守将降城朱棣率军直趋金陵。十三日进抵金陵金川门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为朱棣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前期作战南军连连败藉。但自济南保卫战后南军主力屯驻德州相机出击以遏燕军。德州处在运河线上南北交通便利燕军自河北南下始终处在德州的监控之下。燕军南攻时南军或自德州横出断其归路或袭扰其补给线或乘虚北攻。所以虽以朱棣之善用兵南军再未出现过战争初期的那种大的挫败燕军势力基本上被阻在山东以北。朱棣未克山东故虽屡战屡胜激战两年半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等到他越过山东直趋金陵半年时间便夺取了政权。

    不过朱棣撇下山东径直南下实属铤而走险。南北朝时以北魏的国力和太武帝之雄才大略在击破刘宋黄河一线之军后长驱江淮兵临瓜步饮马长江也未敢渡江以争江南。朱棣的这种战术也只能在那时特殊的形势下才有可能成功。自明初朱元璋杀功臣后明廷已无堪与朱棣相匹敌的将才所以朱棣南下才有恃无恐。其次“靖难之役”在那个时代的观念中纯属一家一姓内部之争所以建文帝虽一再下诏“勤王”但真正勤王者少而归顺燕军者多。不然朱棣孤军南下建文帝只需坚守金陵坐待四方勤王之师会合山东方面则截断燕军的补给线和退路那样的话朱棣处境势必极其危险。因此换上另一人换上另一种背景则断不敢冒险采取这种战术置山东于不顾。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当上皇帝的朱棣大肆杀戮曾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景清等被整族整族地杀掉:“命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扳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有“读书种子”之谓的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九族全诛这还没完又将其朋友门生作为一族全部杀掉十族共诛873人。这次清洗极为残酷共有数万人惨死于朱棣的屠刀之下。

    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可为严重史书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

    朱棣的文治武功

    出兵安南。安南又称交阯汉唐时为中国的属郡五代以后独立但仍与中国交往密切。在明初安南国王为陈氏。建文朝安南生政治变故丞相黎季(1i)自立为帝改名胡一元不久又传位其子。

    永乐元年安南国王派人朝贺自称陈氏无后自己是陈氏外孙为众拥立为国王请求得到朱棣的册封。朱棣听从礼部的意见派遣官员到安南探访实情。该官员回朝后说现在的安南国王得到了当地人的承认国家安定。朱棣于是派礼部郎中带着诏书前去安南正式册封其为国王。

    然而永乐二年原国王的臣属裴伯耆逃到中国将胡氏篡位的事情揭露。八月老挝遣人送来了原国王的弟弟陈天平。朱棣无法辨别真伪暂且将他们安置起来。年底安南使臣来贺。朱棣让陈天平突然出现在使臣面前使臣们十分惊愕纷纷下拜朱棣由此知道了陈天平的真伪和事情的真相。朱棣遣人责备安南国王安南国王上书表示欢迎陈天平回国继承皇位。

    但是安南国王阳阳奉阴违朱棣起了历史三十年的对安南的征伐战争。

    朱棣君临天下之后尊儒纳士编纂了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迁都北京疏通了大运河派遣郑和六下西洋……这些成就足以令成祖傲视古今。

    三千文士修大典。永乐元年(14o3)七月朱棣下诏编纂一部类书。他雄心勃勃想要永乐大典将中国古代典籍尽量收集齐全特命大才子解缙负责要求"毋厌浩繁"尽量收罗。第二年十一月解缙将编纂好的图书进呈天子。朱棣很高兴赐名《文献大成》赏赐解缙等147位有功人员。

    然而不久朱棣现这与他的要求相差很大主要是还有许多典籍未能收录。于是朱棣决定重新编修并任命靖难功臣姚广孝以及刑部侍郎刘季篪(chi)和解缙总其事前后参与者近3ooo人可谓人才荟萃、人文盛事。朱棣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命在文渊阁开馆修书由光禄寺供给朝夕膳食。他看到文渊阁中的书籍尚不完备命礼部选派通晓典籍的官吏四出购求典籍"书籍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正是在朱棣的关注和支持下3年之间大典得以编纂完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