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谈判-《读档九八》
第(2/3)页
“嗯!”伊莉莎点了点头,“在中国,有相当良好的投资环境。”
说着伊莉莎便把跟启航在中国合资有可能获得的税率说了一遍,当然也不会忘记表述中国优越的人力资源。
不是说卡特不会放眼看世界,可是之前他的根基,确实都在底特律,还真没具体了解过中国的情况,听到伊莉莎的话,当即夸张的叫了出来,“在中国,一个不错的产业工人,每月支出不过五百美元?”
伊莉莎说的五百美金都有很大的弹性,五百美元,在零二年,大体是四千多人民币,在国内,哪怕去掉五险一金的支出,加上个人税,工人到手也有二千多,这个收入在零二年国内,对一般工人绝对算是相当高了。
去年京城平均工资还没到两万,平均每月才一千五!
一千五还不是人均收入,而是每个上班的人平均工资,要是去掉各种公务员,垄断国企的总部,大量的白领,工人估计也就一千出头了,而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工人到手不满一千元的比比皆是,而像是安保,保洁等工作,四五百的太多了。
可是五百美元的支出,在卡特耳里却像一个炸雷。
什么意思?
美国蓝领收入远比银行柜员什么的收入高的多,曼哈顿坐在5a级写字楼里的文员,一大半不如卡车司机的收入。底特律这座靠着汽车起家的城市,在衰败之前,平均收入常年高于纽约。
再加上工会的强大,各种社保金,税负也不低,退休除了社保金,还有企业还要之处额外的退休年金。这一系列算下来,一个工人的支出,企业每月五,六千绝对不够。
一下最少降低十倍……
卡特问出了关键问题,“市场怎么办?”
凭借工人,以及优惠税率降低的成本,把产品拉回美国都没问题,可是关键是搬迁到中国之后,怎么去维持美国的市场。
伊莉莎摇了摇手指,“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想问的是,比如说生产一款低端的手动档汽车变箱,年产十万甚至更高的水平,精密齿轮公司能把成本拉到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