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离开滨海县前夕,吴越和孔立、姜文清进行了一次谈话。 “吴***,对于滨海县当前的工作,我和老姜还想听听你的指示。”孔立还是一如既往的把自己放在从属的位置。 吴越笑道,“老孔,要改口了,我一个团省委的***能给你这个地方大员下指示。” “吴***,保不准几年之后,我和老孔又在你麾下了呢,老孔这也算未雨绸缪。”姜文清插上一句。 吴越伸手从烟盒了抽出一支烟,“这个,也不是没有可能啊。”点了悠悠吸着,“我就简单说几句。制订上符国策,下顺民意的政策,政策必须保证连续性,不能人走茶凉,人事一变动,政策就兜底翻。这就要求能真正了解班子,考核到实处,选好***人。而且这种政策还必须具有推广的可能,现在华夏各种思潮涌现,该走什么路,上层还在摸索,还在探讨中,我们不妨抢先一步,就算不成功,也能作为上层参考的依据。” 吴越这番话在孔立、姜文清听来很是有些匪夷所思,明显不是他们这个层次需要了解和能够实践的,如果在场的都能拔高几级,那倒还比较切合。 “老孔、老姜,你们都只有四十几岁,眼光不能局限于一县一市。”吴越没有理会两人的讶异,继续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我也不否认,我也有圈子。人心齐泰山移,人多力量大,只要圈子的大方向没有错误,存在就是必然,也是必须。” 吴越站起身,看着两人,“我们的圈子还太小,范围还太窄,有时候心有余力不足。大家努力吧。” 吴越告辞后,孔立、姜文清又在一起谈了很久,没人知道他们说了啥,可经过孔立办公室,恰巧看到孔***送别姜县长的县委工作人员却看到两位领导都是一脸的兴奋。 …………………………………………………………………………………… 就在吴越停留滨海期间,江南省委召来了一次常委会。 常委会与吴越无关,不过开会前的插曲却是因为吴越而起的。 按照惯例,每个常委座位面前的桌上都会放着一些资料和文件,可这次还多了一份报纸。 谷明伟不是喜欢讲题外话的领导,他一走进会议室,往往就预示着会议正式开始了。 “同志们,开会之前,浪费大家几分钟。请大家把面前的报纸打开,翻到第三版。”谷明伟率先翻开报纸,其他常委也照此学样。 谷明伟手指点点报纸,“这份《大明报》,在港澳台的发行量很大。以前大家多见的是对我们华夏的批评,当然批评也不总是错误的,至少它敢说真话。有些东西还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可这次它对我们华夏的一位年轻干部,不惜笔墨的大加褒扬,很难得呀,同志们。外媒不是吹鼓手,也不是官方的喉舌,它大多时候都是吹毛求疵的。” 报纸报道的是,滨海县万民欢迎吴越的场景,有大幅的彩照和记者随机的采访。 过了几分钟,谷明伟又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不是一纸文件可以换来的,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要能让群众得到扎扎实实的利益。群众用实际行动肯定了吴越同志的工作,我想,同志们对吴越同志看法的争论和分歧可以暂告一段落了。这个同志还很年轻,工作思路方式还没有定型嘛,要给他时间。” 省长舒元涵抬头看了看,见与会者都在点头,本有话要讲的,想了想,闭口不说了。 …………………………………………………………………………………… 见识了吴越在新苏村的神奇一幕,团省委机关的小年轻都把吴越看作了当代大侠一流的人物。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让吴越披上了更神秘的光环。 吴越是没有功夫去理会这些的,回到省城没几天,第七集团军的军部围墙就准备开始拆除了,他的办公地点也从团省委改在了拆除现场。 军部一动,对面那片原石城市机关的低矮老房子就能动工拆除了。石城市给了地,又给了钱,自觉仁至义尽,给吴越的态度就是,拆建你们团省委自己搞去吧。 简易工棚搭建之后,团省委新大楼筹建办也搬了过来。最高兴的是高启明,他可以堂而皇之的以筹建办副主任的身份和主任周新丽同出同进,边工作边恋爱,说不定还可以去周家蹭顿饭,和周新丽父母增加一下感情。 吴越的车子一到工地,高启明就迎上前,“吴***,你的办公室搞好了,要不要视察视察。” “不要以我的名义让你自己方便就行。”吴越没下车,“你过会买几个鞭炮来放放,挂牌嘛,要热闹闹。我去对面拜访姬卫***长以后再回来。” 军部围墙被扒出了一个大口子,看上去实在有些狼狈。 部队有的是人,也没请外面的施工队,清一色小伙子,光着胳膊抡大锤,一时灰尘四起,在军部机关上班的路过都要掩鼻。 “姬军长,感谢部队支持呀。”吴越笑着和等候在此的姬卫国握手,打招呼。 姬卫国摆摆手,“支持是相互的嘛,没有你吴***,我还不知道我们集团军的军需处长是这种货色。” “已经处理了?”吴越问。 “交给军事***了,好家伙,查查问题不少,倒卖军牌只是其中一桩。” “个案而已。”集团军出了问题,姬卫国多少也有压力,吴越不想就这个问题深入,换了话题,“姬军长这边,搞搞很快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