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争辩-《温酒斩三国》
第(2/3)页
徐荣说道:“自秦始皇称帝后,其为防天下百姓起而反之,遂集天下之铜而铸十二金人。大汉以来,凡朝廷财政紧张之机,便会熔金人铸铜钱以解国忧。是以末将以为,如今之时,朝廷外各路诸侯反叛之心日盛,前番已有洛阳之乱!朝廷实已到前所未有之危机时分!当此之时,为保朝廷根基和安危于万一,末将斗胆提议,可熔所余之九金人,混杂其他,进而多铸小钱,解决朝廷之难。”
徐荣前面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是面现讶色,他们从来不知道徐荣还有一副不错的口才,居然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顿时让大家对徐荣的提议起了赞同之心。
可是最后几句话却立刻惹来所有人的沉思。
徐荣看着大家的反应,暗暗偷笑,朝华雄和李肃竖了个大拇指。
所有人都在沉思,除了董卓,徐荣的说话他虽然有些惊讶,但他更在意的是将这件事定板,于是他和徐荣唱双簧般地说道:“好!此法甚妙!徐将军一心为我大汉朝基业着想,献出如此妙计,当加官进爵是也!”
董卓的话还没说完,堂下立刻转出人来反对,却是蔡邕。
“丞相不可!铸小钱实乃毁民生之举,将动摇我大汉朝之国本!洛阳之祸至今尚未平息,长安民生因洛阳之祸已显凋敝之象,可再经不起这铸小钱之举啊!”
听到蔡邕的话,华雄在一旁冷笑道:“蔡邕啊蔡邕,大汉朝国本关董卓什么事,你该不会以为董卓真忠于汉献帝不成!”
“蔡大人之言,未免危言耸听了!”
不等其他人有机会附议,徐荣再度开口:“不过是铸一些小钱去买东西,市面上多出一些钱来,何来伤国本之说?蔡大人做文官的,不要动辄便拿国本之类的言辞编造!我大汉朝的国本长达数百年,岂是随意便可动摇的!”
蔡邕被这话一说,顿时有些说不出话来,倒不是词穷理亏,而是一时对徐荣的伶牙利齿感到诧异。
在蔡邕要再度反驳的时候,另外一位大臣也走了出来,表示多一些钱自然是于国有利,但所多的如果是小钱就不一样了!那些百姓都不会认可缺少分量的假铜钱,最后只能导致民生凋敝,长安内外百姓生活困苦。
当下那大臣开始说其中的具体危害,可是没等他的话说完,徐荣也立刻反驳道:“胡扯胡扯,你这些都是胡扯!若不铸小钱,便无足够钱粮建筑长安与?坞,异日诸侯再度侵袭长安,势必难以抵挡!倘若有个万一,将朝廷数百年基业断送于叛贼之手,你吃罪得起吗?”
徐荣的话刚说完,不少武将也出来表示反对,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董卓手下出生入死多年的将领,大家都想着董卓要在长安长治久安的话,那就不能伤民生。
华雄也适时地伙同李肃和几个被私下说服的人站出来,双方展开唇枪舌战,互陈利弊。
在这个过程中华雄除了说一句“附议”外就没再说什么。
他的一双眼睛四处搜索,却被他发现一件很古怪的事。
本应是最反对此事的王允等人一个也没上场,他们大部分人脸上很着急,显是极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却不停地看王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