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十三次相亲6-《M君的相亲小记》
第(2/3)页
这就是刘邦的运气。
也有人会说,这也是张耳的运气。毕竟他投对了人,复国成功了。
这就是谬识了。张耳复国并非靠难以言表的运气,而是靠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实力。
世人都称赞韩信敢于“背水一战”,是夺取赵国的大功臣。实际上,如果没有张耳及其门生故吏们的暗中操作,这个背水列阵真的就是陈余眼中的“自杀”。
韩信能一战阵斩赵、代二王,不是因为他手中军队比陈氏的勇猛,可以做到一当百。而是因为张耳事先策反了守城的军队将领。
陈氏前有敌军,后有叛军,前进无路,后退无城,怎么可能不败?
所谓“背水一战”不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阵法,而是一场谋划多时的阴毒诡计,是一个诱敌深入的大陷阱。
纵观华夏几千年战争史,还没有人能掉入这种陷阱,不靠援军全身而退的。
张耳能重新做回赵王,不是刘邦仁义守诺,更不是韩信恭谦礼让。
这君臣二人本就不是忠厚长者,早以轻诺寡信,薄情寡义闻名于九州四海之内。
刘邦曾允诺善待魏王豹,结果强夺魏国,霸占魏王妃。韩信贪功忘义,故意害死郦食其,又霸占齐国为自家领地。
虽然同样是借兵复仇,引韩信带兵入境,但是这些惨剧都没发生在张耳身上。
是因为那二人偶然间动了常人才有的恻隐之心,不忍心残害他吗?
当然不是。
答案就在“背水一战”本身。
看起来是韩信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应是此时此地的最强者。事实却是,张耳手握策反的众多赵兵,已再次成为事实上的赵地之王。韩信本就兵少,临河决战后,兵就更少,不足以与之抗衡。
以形势言,此时赵国领域乃至整个河朔之内,都是赵强韩弱。韩信能活着离开赵国就是万幸,又怎么会妄图取而代之呢?
还有人用运气来解释那些他看不懂的成功。
比如:新莽末年,刘秀宛城大败王寻的八十万大军。
王寻的这支军队实际人数八十多万,号称百万。这是一支规模空前庞大的军队。实际上,王寻也是直到满清灭亡,中国历史上唯一统领过八十万大军的将军。
不只是将军,任何古代帝王也没有能率领这么多人打仗的。刘邦被项羽在彭城击败时,所统领军队是五十六万。这已经接近古代军队人数的极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