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传统老手艺-《我有一个宝葫芦!》
第(2/3)页
其实前几年在镇中心也规划出了一块新步行街,那里也有很多卖衣服的,不过那边卖得稍微贵一点,而且还不让人讲价,所以去逛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上了年纪的人一般还是喜欢在这条老步行街买衣服。
张浩也没想着非要带老妈和阿奶去买那些不知道真假的名牌衣服,毕竟在农村下地浇粪、喂猪喂鸡等脏活累活每天都少不了,就算你穿的再好再贵也防不住田间地头生长的那些钩钩刺刺。
走走停停,货比三家,老妈帮阿奶选了两件长袖衬衫,还给老爸也买了一条西裤,都是夏天穿起来比较凉爽的衣服,加起来总共才花了不到150块钱。
当然,这些店铺老板刚开始喊的价格就没有一件是低于200块的,如果换成是碰到不讲价的年轻人,那老板也只能含泪血赚了,反而像老妈这样唇枪舌剑的跟老板讨价还价几十分钟的,才是正常顾客该有的表现。
“浩仔,你要不要也买一件?”张秀兰心满意足地以37块钱的价格给自己也买了一件短袖后,对一路抢着付账的儿子问道,看起来似乎有些杀价杀上瘾了。
“我再看看吧,有中意的就买。”张浩难得陪老妈和阿奶逛一次街,自己买不买衣服都无所谓。
“那行,我们再往前走一会。”
没走几步,老妈又带头拐进了一家老裁缝店,这家对比其他服装店稍有不同,因为它卖的是当地山民以前经常穿的棉麻蓝衫,一种已经快被人遗忘的传统服饰。
店面只有十多平米,布置古朴,展示出来的成品衣服也比较少,更多的还是蓝色、黑色等各种颜色的布料,店内正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师傅专心致志的在裁衣台前操作着,根本没注意到祖孙三人的到来。
只见老裁缝从一个小盒子里取出一片蓝色的裁衣划粉,右手捏紧,然后沿着左手的直尺慢慢地画线。衣服模样出现后,再左手轻轻按在布料上,右手抓着剪刀轻轻沿着线剪开……
在这条喧闹年久的街巷中,老人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韵味,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旧时光中。
祖孙三人都没有出声打扰老人,而是静静地参观着店内展示的成品服饰,有上衣、裤子,用来挡风遮日的冬头帕、用以蔽胸腹的围裙。
甚至还有几顶虎头虎脑的童帽,张浩昨天翻箱倒柜的时候还看见自己小时候戴过,镶着各种银饰的童帽呢,听说就是出自眼前这位老人之手的。
上衣和裤子大多都是宽大的袖子,宽大的裤裆,一水的蓝色,给人的感觉踏实、沉静,且蓝衫的布料大多选择的是棉麻,摸起来没有绸那么柔软,但结实耐用。
改革开放以前,长乐县的男女老少都穿这种叫“蓝衫”的服饰,也叫“长衫”或“士林衫”。之所以称蓝衫,是因为布料的颜色大都为蓝色和黑色,布料则主要有苎布、葛布、棉布和丝绸这几种。
这也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这边适合苎麻、葛、蓝靛等经济作物的生长,而棉花、蚕桑的产量则较低,因而山民们就地取材,然后经过特殊的蓝染工艺,最终制作出了这种蓝衫。
“新作蓝衫绲双襟,步步连来爱钩针;
步步钩针妹刺个,着在胸前挂在心。”
一首老山歌,便唱出了此蓝衫的模样,朴素,简单。
“夫泱泱华夏,行走千年总称客;煌煌寰宇,旅居异邦是为家。”作为从中原迁移而来的一支民系,当地山民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带有明显中原文化的影子,这种蓝衫也不例外。
承袭了中原古风汉服的特点,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交融,经过充分的传承、发展,创造出了简洁大方、舒适耐磨的蓝衫服饰。
店内展示的这些蓝衫,开襟形式与汉服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有“大襟”“琵琶襟”“对襟”三种。
所谓“大襟”是衣襟弯曲向右开口一直延伸至右腋下,然后顺着肋边与小襟重叠扣合,是早年汉族妇女服装的主要开襟形式。
“对襟”就像古建筑的大门,两扇对开的形式,通常为一般男性的外衣或大褂的开襟样式。以前老爷子在世的时候经常要么就是一袭或蓝或黑的长袍打扮,要么就是穿这种对襟短衫,麻衣麻裤,黑布鞋,背着背篓就进山采药去了。
最后的“琵琶襟”则大多用于背心类的服装或者冬装,男、女、老、幼均有穿着。
对襟衫、袍褂、大襟衫、大裆裤等蓝衫都是当地山民的常服,居家休闲时穿它,赴亲戚朋友家做客也穿它,外出到公共场合也这样穿着。
一到圩日更是能看到的所有山民都穿戴形制样式差不多的服饰,从四面八方,翻山越岭来赴圩的盛况。
可惜,正如其他老手艺活一样,如今会制作这种传统蓝衫服饰的手艺人也越来越少了,穿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大多都是用做传统演艺节目表演来展示。
在当地只有一些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才会穿一下,阿奶就有两身这样的衣服,平时在家也经常穿,已经很久没置办过新的了。
阿奶喜欢穿这种衣服,张秀兰自然要趁现在给老人定制一身新衣服了。
或许是弯腰太久累了,老裁缝终于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想休息一下时,这才发现在店内的祖孙三人。
看见阿奶后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高兴地迎了出来。
“哟,桃花老妹,难得你来一次镇上啊,怎么不早点叫我啊。”
“快坐,快坐。”
阿奶笑了笑说道:“这不是看袁老哥在干活,不想打扰你吗。”
阿奶的本名就叫张桃花,明年就八十了,不过眼前这位姓袁的老裁缝都八十五往上了,叫阿奶一声老妹也合理。而且老爷子生前与这位老裁缝来往很多,自然也就认识张浩一家子了。
“叔公!”老裁缝跟自己爷爷同辈,张浩喊一声叔公也没错。
“你就是世贤兄的孙子吧,好多年没见你,都快认不出来了。”袁老裁缝拍着张浩的肩膀,很是感慨的说道:“记得你爷爷第一次带你来赴圩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呢,没想到现在都变成大小伙子了。”
这话说得张浩都不知道怎么接了,只好讪笑了几声。
老裁缝似乎也反应过来,现在提起故去的张浩爷爷多少有些不合适,于是招呼着祖孙三人坐下后,便转移话题,寒暄道:“老妹,看你面色,身体还应该算硬朗吧,你都好几年没来过镇上了。”
“现在身体好多了,这不今天就来赴圩凑凑热闹吧。”
“应该的,到处走走对身体也好处。”
闲聊了几句,老裁缝便主动说道:“你今天是来做衣服的吧,正好我手中没多少活,先给你量一下尺寸,估计三四天就能做出来了。”
然后就起身拿出皮尺给阿奶量着尺寸,一边还唏嘘的说道:“唉…以前还有一些人找我做衣服的,一天做二三十件都是有的,现在都没有几个人会来这里定制衣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