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欺君之罪-《汴京小医娘》


    第(2/3)页

    「刚过门就让你看这些笑话,别往心里去。」

    辛夷微微摇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里都一样。我不会在意的。」

    「那就好。」赵玉卿笑叹一声:「说来,

    阿九的父亲已过世多年,我许久不曾想起他了。今日提起方才发现,阿九的性子与他多少有些相似的,固执、古板,骨头是铁打的。你多多包容他,他有什么不好,你来找我告状。」

    短短一天,长公主已经说几次要为她撑腰了,这是对自家儿子多么没有信心?

    辛夷抿嘴微笑,「郡王脾气很好,婆母不要忧心。」

    脾气很好?赵玉卿怀疑自己和辛夷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但想想这是小夫妻两个的事情,她做婆母也不好多嘴,只轻轻一笑,「女子婚嫁多不由己,你和阿九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已是上天厚待,要好好过小日子才是。」

    「儿媳明白。」

    辛夷察觉到赵玉卿情绪有点上头,无论她怎么吩咐,只是低头称是,一副柔顺乖巧的样子。

    这原本是大多数时下的儿媳妇都在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妥,但谁让长公主有一个长了逆鳞的儿子呢?冷不丁有了一个这般听话的儿媳妇,一时竟是感慨万千,忍不住打开话匣子,说起了自己当年。

    她提了青春,却没有再提傅九衢的父亲。

    但关于宋代皇室驸马的事情,辛夷却是略微知道一些。

    说白了,在宋代,驸马并不是一个好职业,尤其从仁宗朝开始,为防外戚干政,驸马基本沦为「花瓶」,完完全全成了一个民脂民膏养的富贵闲人,但凡有志有才的男子,若想有一番作为,都不肯尚公主。

    在开国之初,太宗太祖的驸马确实都出于武将功臣之家,但那会儿的情况是,必须分享开国蛋糕,公主下嫁,可以给那些立下汗马功马的重臣吃下定心丸,促使让他们放弃兵权。

    毕竟再没有比姻亲更牢靠的关系了。

    那个时候的驸马,在朝中尚有很大的话语权。

    到了赵祯即位,虽然掌握实权的人是章献太后刘氏,但情况已大不一样。

    驸马作为皇帝的女婿,必然会成为皇室阶层,再手握重兵岂不是又要走回头路?为避免权利纷争,公主不仅不再下嫁武将,家世地位也逐步降低,不给他们机会掀风作浪。

    可以说,仁宗朝是一个转变期,而赵玉卿当年下嫁傅九衢的父亲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当然,傅家不是真正的贫家,能培养出两榜进士的家族,在当地也算望族,只是比起京中勋贵,确实门户太低。

    公主低嫁,婚后不久丈夫又因科举舞弊被贬而死在外放途中,辛夷不知道赵玉卿和这个丈夫的感情如何,但多年来绝口不提,可想而知,要么深爱、要么厌恶。..

    辛夷刚在心底感慨一句,那个小太监又过来了。

    「郡王妃,官家召见。」

    赵玉卿好像松了一口气,「去吧。」

    ······

    辛夷是让杏圆扶她过去的,在赵玉卿面前,她依旧是一个看不见的瞎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