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飞走的九鼎-《贼眼》


    第(2/3)页

    实验室准备建在原始森林中已经遭到砍伐的空白地带。周遭十公里之内划为军事禁区,拉上铁丝网。准备派一个团的部队在里面驻守。

    恐龙的孵化培育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然而所有的科研人员都充满了激情。

    黄叶也充满了激情,连着待在东阳好几天,想要再入梦境,将恐龙生炼成法器。

    可是结果却很遗憾,切入的年代每次都在恐龙灭绝之后,不但东阳龙没见到,就连飞在天上的翼龙也没了!

    黄叶有些苦恼:“该找啥样的野兽生炼呢?究竟什么样的野兽算灵兽啊?”

    他在网上不停的搜索,想知道历史上有没有“生炼”成功的先例。他想查的是有据可凭的史料,至于幻想小说中的故事就免了。

    搜了半天,他找到一件事有些可疑,那就是大禹的九鼎。

    传说,夏代大禹将天下铜器汇集一处,铸为九鼎,象征天下有九州。

    《左传》上说,禹所铸的九鼎是中国古人所使用的一部最早的图画旅行指南。其中有一只鼎上刻绘了各种怪物形象,叫人一看就知道哪些怪物该躲避,碰见了就要避开它们。

    对于这一点,黄叶倒是没什么疑问,将野兽的形象刻在铜鼎上,这对古代的工匠们来说算不了什么。

    真正令他感兴趣的是九鼎后来所发生的事,未免太过于玄妙了!

    大禹铸鼎之后,在夏、商、周三代,“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因而商灭夏时,迁鼎于商;武王伐纣,迁鼎于周。《战国策.周策》说,周得殷的九鼎,一鼎就要9万人才能拉动,可知鼎之大。

    公元前604年,楚庄王乘北上攻伐洛水流域的陆浑之戎的机会,陈兵于东周边境,炫耀武力。周定王赶紧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别有用心地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严正地说:“周王朝虽然衰微,但仍受天命执掌东周地盘,至于鼎的轻重,就不要问了吧!”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问鼎”的故事。

    可是后来,这么巨大而又万众瞩目的九鼎却莫名其妙的失踪了。

    三个半世纪后,周被秦灭,九鼎终被秦昭王西迁而去。相传九鼎西迁时,有一鼎东飞而去,没入了泗水。事过三十六年,秦始皇东巡至彭城(今徐州),还派千人入泗水打捞,也没捞到。

    关于这一点有很多争议。《史记.封禅书》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那么九鼎早在东周末年便已遗失,与秦无关。而且秦灭国时,项羽问二世胡亥,胡亥说压根儿没见过九鼎。

    黄叶感兴趣的是:九鼎怎能因为“周德衰”就“沦没”呢?其中一鼎又怎会莫名其妙的飞走?

    是啊,这简直太奇怪了!

    九万人才能拉动的大鼎,却被一阵风吹走了!是被神仙收去了吗?还是说九鼎上生炼了多种灵兽,因为“周德衰”无法克制,所以托着鼎飞走了?

    而且是飞到了水里,干嘛飞到水里?

    从洛阳飞到江苏徐州,那是多远的距离啊?既然能飞这么远,那干脆像人造卫星一样,直接在天上转不就得了?

    会不会因为鼎上刻的蛟龙多了点,飞远之后,多种灵兽争执起来,最后蛟龙的数量多,力气大,就将鼎拖到了水里?

    黄叶越想越觉得有意思,想到后来忍不住哈哈大笑:“卫大哥,开车上路,咱去洛阳玩一圈。”

    “去洛阳干啥?”

    “寻找九鼎,破解千古之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