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严法-《贼眼》


    第(2/3)页

    看到这几个字,黄叶就决定下车。殷墟还没有来过,有必要去看看。

    他现在四处游荡,本来就没有目的,碰到这种华夏起源的圣地,怎能轻易错过?

    时候不大,火车到站,缓缓停了下来。

    黄叶提了旅行包下车,刚走出站口,就见外面停了不少的出租车、三轮车,司机追着出站的人问:“殷墟博物馆去不去?甲骨文小屯遗址要去吗?我不跟你多要钱!十五块!”

    黄叶叫了辆机动三轮:“去博物馆!”

    “好嘞!您坐好喽!”

    马达“突突”响起来。三轮车在路上左拐右转,也不管什么人行道、硬黄线什么的,哪里有空儿往哪钻。不到二十分钟到了地方。

    黄叶花三十元买了参观票,走进“殷墟博物馆”。

    参观的人并不多,看来大多数人都喜欢灯红酒绿的视觉刺激,不太喜欢这种几千年历史沉淀的东西。白天看龟甲,哪赶上等下赏美人儿?

    黄叶怕伤了眼睛,一开始只是瞄一眼橱窗里摆着的甲片,就将其轻轻放过,重点放在介绍的文字上。

    博物馆的展览总是有很多文字,有些人看着烦,他看得津津有味。

    介绍文字中说,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有文献记载和甲骨文印证、并经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也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青铜时代世界东方最著名的古都之一。

    殷墟的发现是19世纪末,随着甲骨文的发现,经过当时清王朝的金石学者王懿荣、刘鹗、罗振玉和王国维等人的认定、考证和传播,确定小屯农民挖掘出龟版和牛肩胛骨上的古字,是商代的占卜文字,罗、王两氏考订小屯一带是商王盘庚迁殷以后的都城所在地,从此,这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都才又闻名于世。

    由于甲骨文的发现与考证,致使这“字骨头”售价昂贵,旧中国殷墟地区盗掘成风,数以万计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文物散失到海内外;直到1928年殷墟正式考古发掘后,此盗掘之风才稍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文物保护的法规,盗掘之风从根本上制止。1961年殷墟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此以后,殷墟的保护才走上科学的轨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