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机不可失-《三国凌云传》


    第(2/3)页

    谁知王越当即低头叹气,道:“凌云莫要费神,此人除了只会说这一句话外,根本别无他言。”

    “哼,想是此贼奸猾,见事败露便索性装起疯来,来哄骗我等!”蔡邕狠狠的盯着这名看似呆傻的青年汉子,但却根本找不出任何破绽,故而面上很是气愤。想此人乃是指证何进行逆的重要人证,所以无论如何也要令其说出背后主使之人,以为呈堂佐证。

    “蔡大人切莫动怒,老夫先前观此人有所不妥,多似患有离神之症,此刻待老夫细加探察便可知其真假。”华佗当即向蔡邕说出自己的看法,随即便接着走向被绳索捆缚的青年汉子身前,随即仔细的观瞧起来。

    对于面露慈祥之色的华佗,青年汉子似乎失去了原本的戒心,头部在稍做了几次躲闪之后,便任由华佗的右手在其上面摸索,继而整个人亦显得温顺了许多。

    华佗在青年汉子头上细加摸索一阵后,随即便回身叹道:“唉,果然不出老夫所料,此人头部重穴曾遭重创,故而导致其七魄受损,之后所行之事亦非其本意使然,且所行之事自身并无所觉也。”

    众人闻言,皆大为诧异,因为华佗所言的确太过匪夷所思,不想世间竟有如此奇特病症,患症者竟然不知自己在做什么。

    当然来自后世的断风寒却不怎么感到惊讶,只是对于华佗所说的“离神之症”有些难以理解罢了。按照他自己的理解,那便是此人多是因为脑部严重受创,可能一时失去了记忆而已,至于什么“七魄受损”他却是难以接受。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现有的医学理论,针对“失忆”的认识仍然是局限于某种不科学的说法上,像出现类似的情况,多解释为三魂七魄不健全所致,即为华佗所说的离魂症。

    虽然说法不一,但是断风寒却知道对于这种症状大有几种特性,一般而言,若是因为脑部受创导致失忆的话,却还有很大的机会复员。但不知身为这个时代的神医的华佗却又何办法。

    想到这里,断风寒当即向华佗问道:“伯父可有医治之法?”

    华佗捋须思索一阵,道:“此症虽异,但尚有几成可愈之法,不过治疗此症万不可过于急进,还须得以时日。”

    说到这里,华佗转向蔡邕,抱拳一礼道:“老夫有一不情之情,还需大人允准。”

    “华老先生可是要向我讨要此人?”蔡邕猜出华佗之意,当即显得有些犹豫,道:“此人乃重要人证,今日早朝少不得要传诏此人指证那逆贼何进,先生之意怕是有些不妥。”

    断风寒正愁找不到阻止蔡邕之策,一见有此机会,遂即便言道:“蔡大人言之差矣,想此人神智不清,又如何能出言指证何进,大人忧国之心天地可鉴,却也不在这一朝一夕,以凌云之见,莫如等此人病愈,再晓之以理,劝其忠于我等,其间待收集何进大量罪证之后在行决断不迟,否则大人未猎其虎,反被虎伤,反而不美。”

    他这番话说的层次分明、大有见地,论蔡邕如何博学亦对他大加赞赏,再加上华佗、王越两人出言力顶,蔡邕当即便认可了断风寒的意见。

    不过对于今日早朝之议事,对于何进近日种种不法之举,蔡邕仍表示要参奏于天子,即便得不到天子回应,他亦要行此一步,否则便是认为自己对朝廷的不忠,没有尽到一个朝官的职责。

    断风寒见蔡邕如此刚直不阿,心底亦大有几分钦佩,只是一想到明日与同其一起入宫,自己却不能完全站在他这一边时,内心却生出几分愧疚……

    ==========================================================

    “哈哈哈哈哈哈……”内室之中,何进斜卧在床榻之上,看着榻前站着的一名神情恭敬的中年武将,十分欣悦地言道:“孟德果然妙计,今日一试,便知众官并非与我齐心,此计一出,他们即便是想回头亦为时晚矣。”

    中年武将相貌极为庄严,眼烁耳张、鼻直口平,轮廓极为鲜明,一对浓眉挺立之下,亦显出不怒自威的气势,再加上一身缨盔袍甲,更是显得其英武非凡,很容易便能够使人生出赞慕之心。 而此人也并非他人,正是不久将要纵横三国的一代霸才,时任洛阳北部尉的曹操——曹孟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