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言一出。 众人顿时笑起来了。 如此,宴会又持续了半个时辰,顾锦年也以不胜酒力离场。 而待顾锦年走后,这批人也各自离场。 尤其是南谓郡的人,走的最快。 “这个徐建,当真是不知死活。” 有官员开口,面色冰冷。 “世子殿下前来,打乱了我等的想法,这徐建只怕是看到世子殿下,想要说些什么,好在吴大人压住了他,不然当真要出乱子了。” “是啊,徐建当真是不怕掉脑袋,南谓郡的事情,牵扯太大。” “不管如何,待会过去警告他,让他闭嘴。” “恩,万幸没有闹出什么是非来,世子殿下可是嫉恶如仇,如若不是这次京察,徐建这种人也到不了京都。” “他七品官员,无法面圣,回过头去找一下大人,让大人处理一二。” 他们压着声音议论。 同样,另一处,几个官员面色有些不太好看。 “诸位,你们觉得世子殿下今日所问的事情,是否隐藏其他含义?” 有人开口,他们是贵阳郡的官员。 “应该不可能,贵阳郡距离大夏王朝有七千里之远,朝廷还管不到我们。” “恩,世子殿下只是问一问,他刚刚任职礼部郎中,处理公文之时,多看一眼很正常,毕竟儒道是儒道,官道是官道。” “想做点功绩很正常,我郡也只是多开了一些寺庙罢了,又不是做了什么人神共愤之事。” 几人你一句我一句,显然是心里有鬼。 而此时。 顾锦年已经回到了书院。 周华与李安之回去了。 来到书院后,顾锦年直接找到苏怀玉。 “苏兄,有件事情麻烦你替我跑一趟。” “今日深夜,去同文馆,将南谓郡徐建给我带来。” 顾锦年也不啰嗦,直接让苏怀玉代替自己跑一趟。 “好。” 苏怀玉答应下来。 如此。 一直到了深夜。 顾锦年待在书院当中,一直等待着苏怀玉的消息。 砰砰。 子时五刻。 敲门声响起。 门外,两道身影出现。 顾锦年起身,将房门打开。 是苏怀玉和徐建。 不过徐建处于昏迷状态。 “他这是怎么了?” 顾锦年有些好奇问道。 “我怕他不来,就直接打晕了。” 苏怀玉淡淡开口,一句话让顾锦年哑口无言。 这手段当真是直接啊。 “弄醒他。” 顾锦年也不啰嗦,将房门关上,随后让苏怀玉弄醒对方。 不多时,徐建醒来,坐在椅子上。 他有些昏昏沉沉,醒来之后,眼神更显茫然。 “世子?” 随着醒悟过后来,徐建不由惊讶,他没想到,自己居然能见到世子? “徐建。” “你今日于宴会之上,是否有事要说?” 顾锦年望着对方,也没有废话,直接询问。 此言一出,后者一愣,紧接着显得沉默。 看到这个样子,顾锦年不由皱眉。 “你若是有什么事,但说无妨,本世子见你身怀正气,故而与你多说一二,如若你在这里遮遮掩掩。” “也别怪本世子没有给过你机会。” 顾锦年有些冷冽了,如若有事,直接说就行,到了这个时候还遮遮掩掩,当真惹人反感。 话说到这里,后者也不敢啰嗦了。 只见后者直接跪在地上,望着顾锦年,满脸悲痛。 “请世子为我陈沟村,一百四十五名无辜百姓,主持公道啊。” 他满脸悲痛,望着顾锦年,如此开口。 果然有事。 顾锦年心中暗道一声,但也立刻搀扶起后者。 “直接说,到底发生了何事。” 顾锦年问道。 “敢问世子殿下,是否知晓大夏剿匪令?” 徐建出声,满脸泪痕。 “知道。” “大夏律例,剿匪者,以人头为主,悬赏五百两白银一人。” 顾锦年知道这个律例,这是太祖当年立下来的。 当时开国,内忧外患,土匪之祸是大夏王朝最麻烦的几件事之一,毕竟开国之前,可不止太祖一个人的起义造反,还有不少义军。 可随着太祖开国后,这些义军要么就是被收编,要么就是流窜离开大夏,但大部分都是落草为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夏王朝想了一切办法。 最后就是通过给予悬赏金的方式,一个土匪五百两银子。 “世子殿下。” “我南谓郡,匪祸虽连年不断,但至少也能控制,很少发生匪祸暴乱。” “可就在半年前,发生匪祸,七八名百姓葬身匪祸之下。” “各府县衙也第一时间联合出手镇压匪祸。” “然而,三个月前,南谓郡,渭阳府,陈沟村百姓,遭遇残忍屠杀,一百四十五人,葬身在剿匪军手中。” “拿着陈沟村百姓的首级领赏,这件事情被兵部压下,当地官员都被限制威胁,无人敢说。” “下官未曾想到此次京察能见世子殿下,还请世子殿下为亡死的百姓主持公道啊。” 徐建跪在地上,悲哭欲绝。 “一百四十五人,葬身剿匪军手中?” “你在这里说什么?” “杀民领功,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顾锦年咽了口唾沫,他有些不敢相信。 这开国这么多年了,这种事情还会发生? 当年太祖立下悬赏金后,也的确发生过杀民领功的事情,后来太祖雷霆大怒,处死了大量官员,牵扯人数高达三万。 三万颗人头,换来了全国畏惧。 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居然又发生这种事情? “世子殿下。” “下官岂敢乱语?” 徐建开口,他目光坚定。 随着徐建开口,顾锦年直接沉默。 火烛下,将他面容映照而出。 杀民充匪,这是天大的罪过。 “有何证据?” 过了一会,顾锦年望着徐建,如此说道。 可提到证据,徐建满脸苦涩。 “世子殿下,如若有证据,下官这次入京,早就去宫内击开元鼓鸣冤了。” 徐建满是苦涩。 开元鼓。 是太祖于皇宫大殿外设立的鸣冤鼓,凡击鼓者,视为有天大的冤屈,三司会审,皇帝亲自处理。 当然,击鼓者,无论案件最终结果是什么,直接革职,发配边疆。 之所以设立这个,其实是防备一些官员乱来。 如果真有天大冤屈,到最后也会明贬暗升,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当然,这个案子必须大,如果不大的话,那就不行了。 总不可能因为一些小事,惊扰六部和皇帝吧?因为一件这样的事情,耽误国家大事,这也不是小事。 但顾锦年知道,这件事情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杀民充匪。 太恶劣了。 这也不是一般人敢做,或者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 他有些不相信。 影响太大了。 “没有证据,你怎能证明你所说的一切?” “而且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谁敢包庇?” “幕后指使人又是谁?” 顾锦年望着对方,如此问道。 “回世子殿下,虽没有证据,但一百四十五人被杀,难不成没有半点蛛丝马迹?当真要查,岂能查不出痕迹?” “下官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下官有一位好友,乃是陈沟村之人,此事乃是我好友所言。” “起初,下官也不相信,故而前去调查,发现陈沟村已经被官兵封锁,对外宣称是百姓被土匪屠戮,可实际上是因为陈沟村,位置偏僻,本身就人烟稀少。” “再加上悬赏令的原因,这些剿匪军起了贪念,下官甚至推测,很有可能是这些剿匪军路过陈沟村,不小心做了什么事情,所以一不做二不休,解决陈沟村百姓。” “此事当地县令也第一时间上报,可上报半个月,没有任何动静,后来才发现所有的公文都被阻拦下来,有大人物出手,拦截下来。” “并且知晓此事的官员都被威胁,告知是谣传,要压一压这种风言风语,免得人心惶惶。” “至于这幕后之人,只能说是兵营的人,具体是谁,下官无法查证。” 徐建出声,他不过是七品县令,很多事情自然没有权限。 但这件事情,徐建敢说出来,就绝对是有问题的。 只不过没有实质性证据罢了。 这一刻,房间内彻底陷入安静。 顾锦年沉默。 “苏兄,你有什么想法?” 顾锦年望着苏怀玉,不禁这般问道。 “杀民充匪,这是死罪,诛九族的死罪,应当不会有人敢这般。” “可这几年,兵部粮饷的确紧张许多,只是再如何,杀民充匪,难以想象。” “属下认为,世子殿下无论如何还是要多多关注。” 苏怀玉也不由皱起眉头。 杀民充匪,这性质太恶劣了。 你说不可能吧? 可的确存在。 你说可能吧。 这事太恶劣了,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这年头还会有人做这种事情。 又不是乱世。 既然事情说了,还是要关注一二。 “好。” 顾锦年深吸一口气,紧接着从怀中取出三枚令牌。 “这是秦王令,本世子的掌令,还有礼部掌令。” “徐建,本世子会安排五百精锐,随同你前去查探消息。” “不过秘密行动,不要露出任何马脚。” “你记住,不管有没有消息,都要写信联系。” “倘若最终结果,是有人违法乱纪,草菅人命,你汇报上来,本世子会着重处理,该罚就罚。” “可如若当真是杀民充匪。” “本世子也一定会严查到底,绝不姑息,你明白吗?” 顾锦年将三枚令牌交给对方。 如果非要说,顾锦年希望只是有人违法乱纪,草菅人命罢了。 因为这代表着一个坏人,而不是一群坏人。 倘若当真是杀民充匪。 那牵扯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指不定顾家都有可能被牵扯到。 那这件事情,就不是小事。 “多谢世子殿下。” “请世子殿下放心,下官就算是不要这颗脑袋,也一定查明真相。” “下官也在此多谢世子殿下,世子殿下乃大义也。” 得到大人物的支持,徐建顿时激动万分,同时也对顾锦年产生巨大的敬佩。 世人皆骂权贵。 那是因为权贵为富不仁,可如若每一个权贵都如同顾锦年这般,能为民伸冤,替民着想。 谁还会辱骂权贵? “活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