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着甘泉县县丞有些恍然的神色,杨县令继续说道: “河东道大总管府那边,看到咱们县做的事情,能不念及咱们的恩情?” “河东道此次因祸得福,日后恐怕会变成我大唐十道最富有的地方。” 杨县令眯起眼眸,他掌握的河东道消息,比县丞要多得多,冷静分析道: “一旦他们起势了,有今天的恩情,我们就能沾到光,明白了吗?” 甘泉县县丞钦佩的看着他,拱手道:“县令远见,卑职现在就亲自带人去开粥棚!” 杨县令摆了摆手,“这种事,就不劳烦你一个县丞来了,让底下人做就行。” “卑职明白!”甘泉县衙役嘿笑了一声,冲着他抱了抱拳,便转身快步离去。 “张顿……” 杨县令双手背在身后,抬头望着蔚蓝天空,喃喃自语道: “可恨啊,怎么不是咱们关内道遭灾!” 听到这话,甘泉县县丞吓了一跳,赶忙道:“杨县令慎言,可不敢这样说啊,要是被监察御史听了,搞不好会参县令一本。” “本官说的是实情!” 杨县令板着脸说了一声,继续道: “县丞,你平日里脑子转的快,你想想办法,看看咱们关内道,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善的,本官要写奏本,上奏朝廷,看看能不能把张少尹调到咱们县上,到时候,咱们县就发达了!” 甘泉县县丞额了一声,沉默了几秒,拱手道:“县令治理有方,咱们甘泉县境内没什么地方需要改善的。” “你这是夸本官还是损本官呢?” 杨县令没好气的道。 治理有方?若是跟张顿在河东道做的事相比。 他算什么治理有方! 县内没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那也就意味着。 不能将张顿这尊大佛,请到县里来。 这是损失啊。 想到这,杨县令登时心里有些悲痛。 河东道因祸得福,他看在眼里,哪能不想着也让甘泉县沾沾光。 若能如此。 他指不定就能调到长安城任职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