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张少尹,你打算借他们之手,来徙木立信?-《我在大唐当驸马》


    第(2/3)页

    “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

    “故而孔子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

    “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向国家要补偿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国人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

    “自子贡之后,很多鲁国人就对落难的同胞视而不见了。”

    “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样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些补偿,反而会被人唾骂。”

    “也因此,很多鲁国人因此不能返回故土。”

    张顿放下手掌,神色认真说道:

    “本官之所以向陈老,还有诸位讲这个故事,因为本官想要做的,就是通过此事,告诉河东道百姓。”

    “赈灾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损失,同时还会得到来自大总管府的嘉奖,更得到赞扬。”

    张顿面带微笑道:“如此一来,便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对灾民们施以援手。”

    “一切,为的是个‘义’字,为的是鼓励大家动起来做善事。”

    “诸位不收大总管府为你们备的牌匾,你们无形中,就是学了子贡,自己得到更大的称颂,但却无形中拔高了旁人对‘义’的要求。”

    张顿手掌轻轻拍了拍牌匾,说道:“假若因为你们不收牌匾,一些人做了善事,对灾民施以援手,得到的反是谩骂,那岂不是寒了他们的心?”

    好一张利嘴!

    长孙无忌瞅着张顿,给他们送牌匾的事,摆明了里面有猫腻。

    陈然和这些豪绅,不愿意收牌匾,就是看出其中的问题。

    张顿的一番话,无异于扣了一个大帽子过去,不收是吧?不收你们就是要坏了善法!

    你们就成了大恶人!

    陈然和豪绅们相互对视了一眼,被说的哑口无言。

    许久,陈然一脸钦佩的看着张顿,拱手道:“是老夫愚昧了,既然如此,我们就却之不恭,收下了,多谢张少尹,也多谢两位钦差。”

    其他豪绅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看到陈然表态,众人也赶忙作揖。

    张顿笑着道:“这是你们应该得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