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女儿明白,女儿现在就去国子监。”李丽质听懂张顿去考明法科,并不影响什么,顿时松了口气,听到李二的话,重重点了点头,欠了欠身子,然后转身离去。 回到国子监,李丽质就看到房俊,杜荷一脸沮丧的也朝着这边而来。 房俊、杜荷也看到他,赶忙放快脚步走过去,杜荷问道:“公主,你跟陛下和皇后娘娘说了?他们怎么说?” 李丽质脆声道:“说只要郎君考明经科就行。” 杜荷叹了口气,指了指站在身旁的房俊道:“我爹和他爹,也是这样说的。” “说他多考几场没关系,反正就是走个过场,只要他参加明法科就好了。” “既然如此,咱们在这等着他。” 说着,杜荷忽然道:“公主,遗爱兄,你们说张老弟,懂不懂律法啊?” “他懂个屁。” 房俊摇了摇头,“他要是懂,当初能被万年令王洵抓到县衙里关起来?” 李丽质点了点头,她也这么觉得,若是张顿真的懂大唐律法,当时在醉仙楼,早就直接用律法驳斥了王洵,哪能被人家带到万年县县衙给关起来。 而此时,明法科考场。 屋内后方,张顿正襟危坐在一张几案后,好奇的看着四周坐着的参考士子们。 虽说科举在隋唐就已出现,但和明清时期的科举流程相比,只能用简陋二字形容。 在明清时期,读书人参加考试,那都是单人单间。 但在大唐不一样,一个考场之中,竟然有几十个人! 和以前参加高考时的考场,差不了多少。 奇怪了,张顿打量着四周,见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不由皱起了眉头。 怎么不见那两个长质的兄长啊?他们也是来参考的,怎么不见他们进来? 而且外面怎么还有士子兜兜转转?!他们不进考场? 难道距离开始还早? 正当张顿困惑时,就看到一个身穿官袍的监考官,带着一份份试卷走了进来。 当试卷放在面前的桌上,张顿低头看了一眼,不由神色一怔。 怎么上面的考题,跟褚老兄说的不一样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