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史嵩之、孟珙-《登基吧!大王!》
第(2/3)页
南宋朝廷做出决定,令郑清之松了一口气,可在内心深处,又隐隐不安。
防备武臣的基因,不只是根植于赵宋历代皇帝的心中,也根植于整个宋朝的士大夫阶层。
现在因为有强敌在外,这种基因被压制,一旦局势缓和,就会重新爆发出来。
毕竟大宋可是飞鸟未尽,良弓已藏的朝代。
……
话分两头,蒙古忽然攻宋,窝阔台兵围开封,忽必烈攻入淮南,江南及及可危之际,原本主张与蒙古讲和的四川制置使赵彦呐、荆湖制置使史嵩之,终于意识到中计。
当初蒙古为了迷惑南宋,主动派遣使者与他们联系,希望两家讲和,两人都是积极回应,推动和谈进行。
这两人想要议和,到也不是卖国,而是有他们的考虑。
三年前,蒙古为灭金国,拖雷率领大军,强行从南宋借道,四川和荆湖方面,都见识过蒙军的恐怖战力。
两人同蒙古交过手,知道蒙古强大,自己麾下兵马不是对手,所以才极力主和,希望避免战争。
现在蒙古发起进攻,虽说两人不想打,可为了朝廷和皇帝,两人只得硬着头皮,向蒙古发起攻击。
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匆匆集结三万多人,出汉中攻击关中,可犹豫事先没有准备,出川道路险峻,粮食运输不出来,使得四川之兵,受困于补给,难有作为。
荆湖方面,粮食运输方便,且襄阳一直驻扎着重兵,行动起来,便迅速许多,便成为了南宋迫使蒙古退兵的主要希望之一。
现在淮南和江南的宋军,只能勉强抵挡蒙军,不让蒙军过江,要想击退蒙军,必须依靠其它力量。
山东的赵泰算是一支,另外两支便是四川和荆襄的宋军。
史嵩之得到蒙古进攻的消息后,知道中计,心中颇为惶恐。
因为在蒙古进攻山东时,他一直上书要求朝廷克制,说蒙古不会进攻大宋,有讲和之意。
】
现在蒙军直接打到扬州,史嵩之哪有不心急的道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