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兵不厌诈-《三国:汉中祖》


    第(2/3)页

    魏延听闻后,面红耳赤,极力争辩道:“臣如果至长安,关中必然震动,夏侯楙乃无谋之人,若与我军交战,其必败也!魏军一败,则我大军势如破竹,以待诸位率大军至关中与我会和,则关中定也。”

    黄权连连摇头,生怕魏延带偏年轻气盛的大汉天子,面容严肃说道:“关中之地绝非如此轻易而下,文长可知韩信大破章邯等人多久之后,才拿下关中之地?”

    魏延顿时哑口无言,面露难色。

    黄权抚须感叹道:“章邯等人坚守关中诸城长达十月,外无项羽救援,方才城破人亡。而且还是加之董翳、司马欣二人投降。若我大汉即使能下关中,其并州、洛阳二地旦夕之间便可发兵合围,况且我等运粮还需要翻越秦岭,路途何其遥远乎?”

    听黄权此言,魏延神情间收敛不住羞愧,作为大汉的汉中太守,镇守北境数年,提出此计策,居然漏洞如此之多。

    黄权望着诸葛亮背影,顿了顿,又安慰魏延道:“不过文长此计,依然有可行之处,我等可声东击西,佯兵出斜谷,实出陇右。不知丞相以为如何?”

    在旁沉寂许久的诸葛亮,终于发声说道:“公衡(黄权字)此言有理,不过臣还有其他之策,可引诱曹魏之人不知我大军真正动向。”

    闻言后,跪坐在御榻上的刘禅,淡然的脸上露出笑意,抬手示意说道:“相父请言?”

    诸葛亮手持羽扇放其胸前,微笑以示众人,说道:“臣以为公衡之言,兵出斜谷可行也;但文长其策声东击西,欲直指关中之言,也有颇可取之处。”

    众人听闻,疑惑不已,魏延则听闻诸葛亮赞同,轻哼一声。其哼声传至身边杨仪耳处,杨仪则面露不悦。黄权抚须思索诸葛亮背后意图。

    “臣以为文长回至汉中后,可扬言兵出子午谷,令魏国所知。而后可令大将佯兵出斜谷,如此之下,魏国必调重兵把守关中诸道,而对陇右不备,亮则亲率大军,兵发陇右,陇右轻而易举可下。”

    刘禅闻言后,为之惊讶,起身抚掌而笑道:“相父此计,可为兵不厌诈,先扬言兵出子午谷,明出褒斜道(注2),再暗出祁山道攻陇右。相父真乃韩信在世,此战,大汉兴复有望!”

    黄权则是抚须动作瞬间而停,惊讶不已,心中苦笑,诸葛亮将略自己不及也。黄权一直认为刘备任命自己托孤大臣,是想让自己以军略之才,武辅天子;诸葛亮以治国之能,文辅天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