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兄弟相煎-《大宋权相》


    第(2/3)页

    “有道理。忽必烈调集十七路诸侯近二十万大军包围李璮,仍然让李璮给跑了,对忽必烈来说简直就是一记耳光直接扇到脸上。”贾老贼沉吟道:“只是济南离两淮实在太远了,本官派曹世雄他们到临沂帮助李璮的军队固守临沂要道,就是等到李璮向南突围,然后就立即接应他们南下。除此之外,本官实在没什么办法——本官可不敢拿曹世雄的精锐骑兵再去冒一次险,而且这一次在北方连一个接应的人都没有了。”

    “再冒一次险也无所谓啊,山东一带平原居多,正是骑兵的用武之地。”刘秉恕微笑道:“既然在北方没了人去接应,少傅直接派军队去接应不是更好?”

    “本官直接派军队去接应?翻山越水去济南接应?”贾老贼有些糊涂,猛然又反应过来,惊叫道:“海路!你的意思是说,本官派水军从海路北上,到山东东面的海面接应李璮?!”

    “少傅高明。”刘秉恕鼓掌,又取来北方地图,指着地图解释道:“少傅请看,济南到益都之间有官道可通,并且没有河流山脉阻碍,正是骑兵的用武之地,只要曹世雄用兵得当,突入包围救走李璮等人并不困难。尔后一路向东,正是李璮的地盘山东东路,曹世雄在这一带很容易就能获得粮草补给,眼下正值盛夏,战马草料也不成问题;而且益都仍然在李璮儿子手里,曹世雄在那里可以获得喘息之机,再然后兵分两路,一路走陆路向南出发,转移鞑子注意力,重要人物则可在曹世雄军的掩护下向东出发,走平坦的官道直接抵达胶州湾,只要上了船,忽必烈就算能耐再大,也拿大宋骑兵和李璮他们毫无办法了。”

    对着地图盘算良久,贾老贼终于一鼓掌,欢喜道:“妙计,就这么办!出兵走海路可以直接从临安出发,本官可以就近在临安调动船只和军队,省去无数关节麻烦。不过海陆联合做战对配合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时间上的配合更要注意,快去把熟悉海洋的水军将领传来,仔细制订一个详细的海陆作战计划。”

    ……

    大概是兄弟俩心灵相通,刘秉恕在给贾老贼献计不久后,在一次蒙古军队的高层会议上,针对李璮军困守济南迟迟不能剿灭的情况,子聪也给忽必烈出起了馊主意。子聪先向忽必烈提醒道:“大汗,济南的战事不能再拖了,必须速战速决!李璮逆贼有贾老贼给他援助粮草,这一次出征济南粮草携带充足,再加上济南城民间也有部分粮草储备,李璮在济南坚守数月不成问题。拖延日久,李璮可能被宋人救走不说,我军调集十七路世侯,总兵力接近二十万,每天消耗的粮草数目十分庞大,再拖下去,我军即便全胜也将得不偿失!”

    忽必烈瞪了子聪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这道理朕当然懂,可问题是,济南是山东重镇,城高壕深,短时间里攻不破,朕也无可奈何。”旁边姚枢乘机落井下石,拈须微笑道:“子聪大师如此说,看来是有破城良策了,何不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难道大师还想象以前一样,待到我等不在之时向大汗单独献计,以免泄露机密?”

    “嘿嘿嘿……。”忽必烈麾下的一干文武都冷笑起来——没办法,谁叫子聪以前实在太爱抢风头和功劳了,忽必烈用他的计谋战无不胜时自然没人招惹他,现在忽必烈对他不再信任,甚至还在怀疑他的忠诚,以前被子聪踩在脚下的人就开始反击了。脸皮练出来了的子聪则仿若不觉,只是合掌微笑道:“妙计不敢当,其实也简单,网开一面,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忽必烈多少来了点兴趣,点头说道:“说来听听,怎么引蛇出洞?”

    “大汗请看。”子聪站到议事厅正中的巨大沙盘旁,指着济南附近的地形介绍道:“济南已经被我军三面合围,北面是黄河旧道难以渡河,李璮绝对不会走这条路……。”

    “北是大汗的重兵所在,李璮除非找死才会走这条路突围,子聪大师何必罗嗦?”以前也吃了子聪不少亏的郝经阴阴插话道。子聪瞟了郝经一眼,又见忽必烈不说话,只得叹气道:“那好吧,长话短说,小僧认为李璮走北走西突围都不可能,最有可能的是东面与南面,东面是李璮的老窝,且有李禄叛贼占据益都,绝对不能让他走东面。而李璮被困城中消息断绝,并不知道邳州张邦直逆贼已经就擒的消息,所以我军在南面网开一面,让李璮觉得有机可乘可以向南突围与张邦直联成一线,就可以把他诱出济南……。”

    “把李璮逆贼诱出济南?然后怎么办?”这回换窦默打断子聪了。子聪苦笑答道:“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在无可依守的野战中将李璮逆贼主力消灭,李璮逆贼的骑兵不多,野战必不是我军对手。而且李璮军中有不少是大汗的鄂州旧部,把他们困在城中消灭未免可惜,把他们放出城来,在野战中击溃李璮逆贼主力,再招降他们就十分容易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