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重返旧都-《大宋权相》
第(2/3)页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伴随着这悲壮的歌声,无数的宋军士兵流下了眼泪,却唱得益发的大声。泪眼模糊中,汴梁城的城楼已经隐约在望……
……
“是谁唱反歌?”嘹亮而气壮山河的歌声直接传到了汴梁城头,城上的蒙古守军将领不由勃然大怒,咆哮道:“南面来的是那支军队?派人去看看,把领头的汉狗砍了,敢唱着岳蛮子的词进汴梁城,想造反吗?”
“将军,好象不是我们的军旗。”眼尖的士兵大声答道。守将楞了一下,大叫道:“全都给我看仔细些,究竟是什么军队?”
“是宋蛮子!宋蛮子的军旗!”当宋军骑兵进入视野时,无数的蒙古守军士兵失魂落魄的大叫起来。蒙古军守将怀疑自己听错了,再仔细看清‘宋’字大旗时,守将也疯狂的大喊起来,“宋蛮子!宋蛮子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怎么到了汴梁城下了?”
“将军,是不是关城拉吊桥?”副将提醒道。守将这才醒悟过来——汴梁城的军队基本上都被史枢带到前线去了,城里守军还不到两千人,要是让宋人军队进了昔日的旧都汴梁城,自己就算能逃命,将来忽必烈也要把自己生剥了皮!想到这里,那守将忙大吼道:“关……关城!拉吊桥!”
“关城,拉吊桥!”命令已经晚了,宋军已经在全速冲锋了,被宋军突然出现惊得失魂落魄的汴梁城军队百姓还拥挤在城门和吊桥上时,仅有一条右臂可用的杨晨焕已经第一个冲到了吊桥旁边,满含悲恨的全力一刀砍出,碗口粗的吊索就应声而断;后面阿志沙紧随而上,近百斤重的狼牙棒全力砸下在另一侧的吊索拉环上,铁制的拉环上火星四溅,断成两截。
“大宋——!”时隔二十六年后,大宋的口号声再一次在汴梁城下回荡起来,大宋军旗也再一次在汴梁城下迎风招展,措手不及的蒙古守军甚至连城门都来不及摸到,就被城门前那些仓皇逃入城内的百姓士兵冲散——这也给杨晨焕制造了成为第一个以大宋军人重返旧都的荣耀。当杨晨焕一口气砍倒七八个汴梁军民冲入城中时,眼中热泪不由夺眶而出,含泪大喊道:“汴梁,我们回来了!”
“我们回来了!”无数的大宋骑兵含泪大喊起来,岳飞、韩世忠、宗泽和辛弃疾等先朝名将的夙愿,在这一刻达成——虽然每一个宋军士兵都十分清楚,他们也许在汴梁城里连一天的时间都不能呆,但只要双脚踏上这片土地,对宋军将士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南人杀来了,快跑啊。”对于同胞子弟兵的到来,汴梁百姓并没有壶浆箪食,喜迎王师,而是惊惶失措的夺路而逃,大人喊小孩哭,在街道之上自相践踏,死者无数。见此情景,大宋骑兵心里别有一番滋味,确实太久了,从靖康之耻到端平入洛一百零七年,从端平入洛到今天又是二十六年,一百多年的时间,汴梁的汉人已经彻底忘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忘记了他们是大宋子民,反而视大宋军队为洪水猛兽了。兵力空虚的汴梁城蒙古守军并不强大,根本无法撼动全部由精锐军队中挑选出来的精锐组建的大宋骑兵,但汴梁的百姓却给了大宋骑兵心灵的重创——我们是同胞手足,你们忘记了吗?
“将士们,奋勇杀敌,大宋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正在看着我们!”曹世雄高呼起来,大宋骑兵齐声怒吼,在远未恢复元气的汴梁城中尽情纵横驰骋,用敌人的鲜血祭奠为重回汴梁捐躯的无数大宋将士,用对敌人的残酷杀戮为无辜死难的中原军民洗刷血海深仇。在如此凶猛的大宋骑兵面前,汴梁城中士气低落的蒙古守军几乎是一触即溃,丢盔卸甲的逃出城外,为了争夺逃生的道路,蒙古守军甚至与汴梁百姓自相残杀起来。
“这一刀是给岳爷爷砍的!这一刀是为宗爷爷砍的!这一刀是……。”曹世雄手下的第一杀人魔王杨晨焕总是冲在军队的最前面,每呼喊一声就是一刀斩落,无论对蒙古人、色目人还是汉人都是如此,以至于曹世雄不得不亲自出面组织他,“杨晨焕,不能再乱杀汉人了,先抢占城门,把鞑子赶出城去!您负责北门!”
“知道,包在我身上。弟兄们,跟我杀鞑子去!”杨晨焕对曹世雄的话还是听的,大吼一声领兵冲向北面。曹世雄又转向旁边的嵬名畅和阿志沙等人命令道:“嵬名畅,你负责西门,阿志沙,你负责东门,先把鞑子赶出城去。高鸣,你负责抓捕城里的鞑子官员,焚烧汴梁粮仓。”
“得令。”嵬名畅和高鸣等人各自答应,分别领兵而去。曹世雄自己则亲领一军抓捕城中的汉人百姓,并向那些吓得面无人色的汉人百姓问道:“大宋太庙遗址在那里?你知道吗?”
“将军,饶命啊,我……我不知道。”一连问了十几个人都是回答不知道,曹世雄几乎绝望的时候,终于有一个老头答道:“将军,我知道大宋太庙遗址,二十多年前,你们大宋的军队到那里祭祀过。”
“什么你们大宋?我们大宋,我们都是大宋子民!”曹世雄大喜过望,先是训斥那老头一通,又命令道:“快,带我去大宋太庙的遗址。”
北宋宗庙的遗址就在已经被焚毁的北宋皇宫之中,随着刀兵战火也化为了一片废墟,那个老头领着曹世雄等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找到太庙遗址。看着长满野草的太庙废墟,曹世雄泪如雨下,命令道:“搭建一个灵台,再找灵牌来和笔墨来,越多越好。再去通知杨晨焕他们,把汴梁城里剩下的汉人百姓押到这里,也是越多越好。”
城里的战事还在继续,灵台很快搭好了,只是空白灵牌不好找,无奈之下,宋军士兵只好去木材铺找来一堆白木板和铁锯,临时赶制了一批粗糙的空白灵牌,曹世雄庆祝挥毫,首先写下赵匡胤的庙号太祖皇帝,然后是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写完了北宋九帝,曹世雄又写下宋理宗之前的南宋五帝庙号,然后是鄂王岳飞、蕲王韩世忠和忠简通议大夫宗泽等得享太庙的大宋名将,并一一供到灵台之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