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挡不住的疯情(八)-《戏天宝》
第(2/3)页
赵志鄙夷道:“我对他女儿的照顾那也没的说!他姨太太偷人还是老子给揭发地呢!”
蒲元华知道暂时说不通了,只好避开风头道:“那一百头牛怎么办?”
“靠,还怎么办?赶快朝农场赶啊?那里可开工好几天了!等牛下锅呢!”赵志想也不想的回答。
“什么?改善伙食也不能吃牛肉吧!”蒲元华傻眼。
“说岔了,不是下锅。是等牛开工。”赵志摆手道:“你快去吧,我还要画地图呢。”
翌日天色刚亮,赵志。蒲元华,刀三,大个子四人一齐开拔,朝农场工地行去,而随后紧随的,是赵志私人掏腰包二百两,买的四百坛上好的酒,用做开工慰问之意。十二个人一坛,晚上喝了就睡,嘿嘿美滴很,美滴很。快马急行,直到午时才抵达农场,一百头牛因为行的慢,还没到呢。
大个子这回可真是开了眼界了,您想啊,五千个壮男举起锄头翻地是什么概念?不说挥汗如雨了。就是那号子声一齐吼起来,五里外估计都能听的到。
“这就是农场?”大个子喃喃道,也不知道是不是问赵志。
“怎么样?”赵志得意的问大个子。
“很好,很强大!”大个子猛点头:“这怕是有于家庄大吧。”
赵志一咧嘴:“大概有二十个于家庄大吧,昨天我说多少石地来着?”
蒲元华接道:“是七百石,也就是七千亩地,出去湖,池塘。其他大概有五千五百亩吧。”
赵志点点头:“这样地农场要能在海南岛上建个几千个。海南岛上的人也就不用种地了,光吃饭就行。不然粮食要多的发霉滴。”
蒲元华鄙视的看着赵志:“粮多了你不会拿去卖啊。一石米便宜十文钱。那抢的跟疯了似的,咱们可不就发了么?”
大个子颇有些疑惑道:“种地能发什么财?当兵的吃的可厉害了吧,一年存不了几个粮食滴!”
赵志十分有默契的与蒲元华对望了一眼,两人都猥琐地笑了起来,当兵的的确是吃粮,可是不是吃他们的粮,那吃的是皇粮,至于自己种出来的,那可不就是落自己口袋了么?
“可惜只有五千人!”蒲元华与赵志居然异口同声的说了出来。
的确,岭南节度使作为十大节度使里排行最靠后地一个,是与当地经济农业都十分落后密不可分地,后来的安禄山之所以那么牛,首先自然是得益于他地位置,那地方富庶不说,钱粮也来得容易,所以他有钱招兵买马,而蒲元庸手里则没这本钱,同样来说,如果有本钱,那手里兵也就多了,可以让赵志拿来做开荒牛的也就多了,如此循环而已。
不过赵志这五千开荒牛一旦用的好了,那按照赵志的计算,那就能养活一万人,那么不计其它,也就是说蒲元庸就能再找来一万个当兵的,一万个当兵的放在海南岛上,那就又能养活两万人,如此循环,那么不出几年,只要人够,蒲元庸估计就能多个好几万的兵马,所以农时种田,战时打仗,这才是古代用兵之王道!
赵志虽然没跟蒲元庸说明这一层,可是蒲元庸那鬼精似的人物如何想不到?这也是赵志随口说说,蒲元庸却宁肯一搏的原因,反正他已经是老末了,那还怕什么?
中午开饭的时候。五千名士兵赫然发现每一个灶头边都多了一坛美酒,自然高兴地厉害。赵志又在上面鼓动着,说什么大家辛苦了,美好的前景就在眼前,什么出来当兵就是为了家里能过地好一点,保证什么农场盖起来之后。每人每年多发多少多少银子的军饷之类的话,士兵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下午干活的时候进度也快了许多。
下午黄昏十分。一百头牛才慢悠悠地到了农场。赵志连忙派出一百名士兵去打牛草,好准备晚上的牛饭,同时,找来了负责后勤的县令,找出了一百套牛用工具,比如犁,耙之类地,这些都是赵志一早吩咐好的。不过当时吩咐的数量多了,还存了两百套崭新的在新盖好的库房里呢。
接着问题来了,这里当兵的,大多是十五六就离开家了,干点粗活什么的自然没问题,可是使唤牛,那的确是个技术活,就算是如今地偏僻农村,不会使牛犁田的人大有人在。因此许多农村里直到如今还有一些专业帮人犁田的农夫,而每每农忙季节,这些农夫就特别抢手些,请去的人家不光要招待酒菜,还要附上酬劳,或者买上一条便宜的香烟什么的。
眼下的问题就是,要尽快的开设一个犁田补习班,尽快的把犁田耙田这技术活推广出来。所以赵志只好又下达命令。明天一早,从各个县调集一百名犁田好手。专业教授士兵们犁田技术,几个县令慌忙答应了。
事情处理地差不离了,赵志这才抽空到正盖房子的那边去看了看,进度还算不错,一排宿舍已经盖的七七八八,如果不是石料和木材运输跟不上的话,看样子早就能完工了。
趁黑回去的路上,赵志总算能一人安静的慢慢想些事情。
农场的基本设置是这样的,五千士兵,分别住在东西两边地五百间宿舍里,主要是为了防下雨蚊虫地,虽然十人一间屋子,可是好在房子大,通铺的床也够长,住起来也算可以地。所以说人多就是办事快,两百泥水匠同时开工,五百间房子盖起来也是流水作业,快的很。
除去宿舍,农场设置了南北两个路口,自然每天都安排着有人值班,轮换制度。南边的路口按赵志的意思是前门,北边的作为出货口的后门,而南北四面分别设置了一个打谷场,都是四亩地大小的,连石碾都配了五十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