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家一起吃-《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


    第(2/3)页

    黎二嫂去河边洗衣服,大嫂和小妹则是留在家里陪着黎母。

    今天是秀才郎媳妇回门的日子,黎母当然是有一番安排的。

    黎修平的话黎母也听到了,点点头表示同意,“今天三郎就留在家里好生休养,想来亲家母也是能体谅的。我们老黎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不讲究那些规矩礼节的,小妹陪着你三嫂一道回门也可以。”

    至于说让三媳妇一个人回去,这种事情黎母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现如今老三媳妇可是这个家里除了三郎以外她最喜欢的一个,绝对不能让这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的。

    以往,在黎母心目中最满意的儿媳妇一贯都是黎大嫂的。

    老三媳妇才过门没几天,婆婆就变心了?

    黎大嫂在旁边看得清楚明白,可她更加确定的是,老三媳妇真的是福星就连她也都是很感激的。

    这些年来,虽然家里吃喝不愁看着是红桥村的大户,其他人都羡慕他们家的好日子。

    实际上啊,真正的内幕也只有自己人心里才清楚,除了吃喝不愁在其他方面黎家人日子过得也并不比其他人好多少的。

    读书是真的费钱,因为夫子欣赏三郎的才华,在束脩上没让他们老黎家出多少银钱。

    但是逢年过节都要走礼吧,这些还都是小头,读书了肯定要买笔墨纸砚。

    每一样,对于农家子弟来说都是大开销。

    还有就是,因为三郎的聪慧,一家人对于他读书的前程都是很有信心的。

    而在书院夫子的普及之下也都知道了,参加了院试之后还要到省城参加乡试,如若还能考中。

    接着,就要进京赶考,沿途的路费还要住宿费各种杂七杂八的开销。

    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少说得准备几十两银子。

    对于没有什么门路进账的农家子弟来说,这又都是极其艰巨的。

    黎父黎母都是极有远见的,又都对自家三郎有信心,所以这几年一直都在想办法攒钱。

    可以这么说吧,家里除了给儿子娶媳妇这样的大事,平日里都不怎么花钱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