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王(下)-《帝御仙魔》


    第(2/3)页

    李晔没打算把契丹人都杀光。

    种族灭绝政策,在李晔看来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一无是处,灭绝人性就是这个策略的唯一评价。

    草原上的牛羊,还是需要人放的,别的姑且不言,羊毛牛奶有多大用处,李晔这个地球来客还是知晓的。

    要想长久统治草原,让这里长治久安,就得让牧人能够吃饱穿暖,不必去靠抢劫、剥夺他人生活财富,就能安居乐业。

    那么发展牛羊及其衍生品的商业贸易,让中原与草原取长补短,大家能够互惠互利,无疑是最妥帖的国策。

    中原人的巨大需求,一旦激发出来,足够让草原人不愁吃穿。

    说到底,普通的农夫与牧人,本身又有什么过错呢,只要让他们能好好活下去,绝大部分人,不会吃饱了撑得去拧刀子的。

    久而久之,放荡不羁的草原人,也会生出国家之念。因为,那是他们安稳幸福的保障。

    民族融合,和睦共处,安居乐业,才是人心所向与历史发展的必然。

    到了那时,大唐只会更加强大。

    这是长远构思。

    就短期形势而言,此战之后,黄头、鞑靼两部势必恢复势力,在如今草原上大部族不多的情况下,他们会成为金字塔顶端的存在,留下可用的契丹人,有利于制衡他们。

    因为这些原因,李晔向仪坤州下达了降者不杀的军令。并且严令草原部族军,与黄头、鞑靼两部的战士,即刻起坐守营寨,不得擅出。对契丹修士与军队的缴械、收复、纳降事务,都必须也只能由唐军来做。

    相比之草原蛮子,文明的唐人,下了战场,到底还是仁慈些,也有纪律性得多。

    至于战利品,李晔还是会给那些草原部族军,这是承诺。

    不失信,这是李晔必须要有的作为,要不然以后没法顺利掌控草原。

    对李晔的安排,草原部族军一开始颇有微词,上到酋长下到战士,经过这些时日的激战,个个都杀红了眼,正是情绪激荡的时候,此刻,他们满脑子都是杀光仪坤州的契丹人,把他们的所有财物,一丝不剩的都据为己有。

    不过在李晔的隆威和唐军的威慑面前,这些草原部族军还不至于敢违反军令。

    过了几日,在他们被血战激发的凶性冷却下去,而源源不断的战利品,又开始被唐军云进他们的营寨,全都交给他们的时候,这些部族军也就只剩下兴高采烈,和赞美李晔的言而有信的份了。

    唐军纳降仪坤州的契丹军时,并没有出什么意外,事情进行得很顺利。

    虽说把他们的牛羊、甲胄、兵刃都收缴,让很多战士愤慨且悲伤,但走投无路的他们并没有选择。况且李晔也说得很清楚,只要他们听话,不闹事,不会让他们饿死,会让他们安稳回到自己的部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