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张助理的困惑-《重生之工业狂潮》
第(1/3)页
张兵今年25岁,燕京科大无线电系毕业,在读工业自动化研究生。马建国是北钢设计院的教授级高工,兼着张兵的导师。
前边大家称呼张兵为助理,实际是对他岗位的称呼,而不是助理研究员之类的职务职称,实际上张兵只是马主任的小跟班,跟在身边学习,帮马主任处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务,跟在马主任身边学了不少东西,各人也有了一定积累,就想拿个项目搞搞设计,出出成绩,弄好了,评个奖啥的。
10月8日,张兵跟随陈立春来到滨海县南陈村,张兵有点傻眼,知道陈立春昨天吹了牛,现场一看,这牛吹的可真大:名片上的滨海机械加工有限公司,竟然是村办企业,霎时有上了贼船的感觉。
这哥俩是从燕京坐火车来到蓝市,又转客运班车,停停走走一个多小时才来到的南陈村。张兵感到,这里远离城市,距离蓝市市区最少20公里;工业基础薄弱,一路上见到的企业都是小打小闹;南陈周围四里八乡都是农村,也缺乏产业发展所需的科技和人力资源。结论,在这里办企业,没前途啊。
现在,张兵坐在陈家新房里的八仙桌旁,屁股下的马扎真是让人不舒服。“两位陈总,实话说,我真得不看好这里,这里位置偏僻,不具备发展大工业的基础,要不咱们到蓝市市区或者市郊重新选址吧。你们市的蓝钢这几年发展不错,依托蓝钢,应该能够快速起步发展。”
“陈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首先,现在华夏扶持壮大乡镇企业,我们乡镇这里,土地资源充足,一张白纸,才好大手笔布局。我要是在市区守着蓝钢,别说150,就是15亩用地都拿不到,征占拆迁能折腾死你。其次,这里虽然缺乏产业工人,但是我们周边村落密集、人工充足,我在这里建厂,不是想当黑心老板,而是想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早日小康。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我也是给农村经济找一条更好的出路。将来家家都有劳动力在我这里上班,工人拿到工资就会拉动社会消费,发展潜力不次于市区。第三,我这里往东40里是滨海县城,往北50里是蓝市市区,往西140里是蓟市,蓟市东港是华夏北方大港,离我这儿不到120里,我们村北边正在修连接国道的滨蓝公路,估计明年这个时候就能通车,滨蓝公路再往西就能接上沿海公路,将来还要修建沿海高速,交通相当便利,可不是您口中的荒郊辟野。这里生机一片,是未来的黄金宝地啊”。
陈立东拿着根粉笔,在八仙桌上边说边画,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说的张兵一阵讶然。这就是陈立春说的当小学教师的弟弟?竟然说的我这个硕士研究生无言以对!
“好吧,你是老板,我只是提个建议。关于这个机加工项目,你有什么打算?”
“张工,我家这间工厂,准备按照小步快跑的思路,先搞轧辊、辊筒和石油钻杆,为啥弄这三样,是跟我们周边的工业发展需求相配套的。您看,我们市区有蓝钢,以炼铁炼钢为主,这里是南银不锈钢厂,以轧制管材、线材为主;这条公路从市区出来,穿过丰蓝县和我们滨海县,丰蓝县最少发展起六家轧钢厂,以轧制螺纹钢为主,这些钢铁企业就是轧辊的大市场。您再看我们滨海县和在东边的蓝柏县,两个县有上百万亩水稻,年产50万吨稻草,五年来,两个县利用稻草加工造纸,已经建成的造纸企业六、七家,将来还会从蓟市东港运来山姆国废纸,进一步提高造纸产能,一台纸机最少就有70多根各类辊筒,每根上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这就是市场。再说我们滨海,这里是滨海油田的总部和采油基地,您知道随着汽车产业兴起和各种工业消耗,华夏对石油需求非常大。我们这一带探明的原油储量是6亿吨,现在滨海油田年产原油是50万吨,据说上边已经下达开采计划,10年内滨海油田的产能会达到200万吨,勘探钻井和开采钻井的任务会加倍,所以钻杆也是刚需。”陈立东又是侃侃而谈,这就是重生人士的福利,说的张兵又是一脸懵逼。
张兵一阵mmp,工厂选址我无言以对,产品定位又说不过你,“好吧,你的市场调研做得还算可以,加工这些产品应该可行。那您想怎么进行项目设计?”
“张工,编制项目设计方案是您的事情啊,我就盼着能请到您这样的高手来出手呢,走走走,我们去生产车间去看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