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基金不是慈善-《重生军营成长记》
第(2/3)页
只是,在她这个过来人那样的课题总是显得太大,不适合本科生来写。沈一一提醒他们:“本科生的论文一般不超过10000字的。你们真的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在这样的篇幅内搞定吗?还是你只想做一篇综述性的论文?那样的论文可不符合毕业论文的要求啊!”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够残酷。
自己的设想不能实现,当然会使同学们有些失落。当中也有人问沈一一:“沈一一同学,我们新成立的那个基金不是正好要支持同学们的科研设想吗?那能不能资助我这篇论文呢?”
听起来这个提议很有道理。很多其他的同学也是眼睛一亮。但是沈一一却毫不留情地给拒绝了。
“你如果是指你的这篇毕业论文的话,那我是不会同意为这篇论文提供资助的。”沈一一很坚定地不给对方任何希望。“因为以你的论文的篇幅和深度,投入你的研究不会创造预期的效益。”
方有些失望的样子,沈一一耐着性子对他解释。
“我不是说你的论文题目不值得写。恰恰相反。你的论文题目体现了你敏锐的洞察力和天才的想象力。我相信如果再过个十来年,你的题目一定会结出硕果。”沈一一先肯定了对方的题目的意义。当然,前面的花团锦簇往往意味着后面的无情转折。
果然,沈一一接着说道:“但是,正因为这个题目内容过于丰富,也过于超前,导致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如果你硬要做。那也只能完成一个肤浅的第一步。这样的成果写一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可以了的。但是不能化成真正 的成果的研究,不是我们成立的这个基金的支持对象。因为我们的基金是风险投资基金,而不是慈善基金。即使我们可以承受失败的风险。但至少在选择对象的时候要让我们功的希望。而你的这个题目,显然目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的。”
沈一一是想把这个风投基金做成大家联系的纽带的话,那就必须能够成员们带来持续的回报。显然,做慈善搞捐助只会浪费基金而不是创造价值。所以。类似这种要求。她都是要第一时间挡住的。
刘以豪见气氛似乎有一点僵硬,进来打圆场说:“是啊。你的这个课题如果将来不能够出一个卖得出钱的成果的话,那可就等于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基金给用完了一部分了。那可就白费了当初大家都同意不先分钱,留着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的美意了。“
那位同学不以为意地对刘以豪说:”没事儿。你也不用劝我。我能明白的。我只是有些可惜我这个题目,似乎是显得有些空,没有什么迫切性。要是能再想出当时那个课题设计一样的题目就好了。那样的题目才符合我们的基金的资助标准。“
刘以豪见对方全都明白,也算是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回过头对沈一一说:”还好,我们的团队成员都能够彼此理解。不会无理取闹。不过如果真的能够有一个短期可以出成果的题目的话,我们的那个基金也还是能够支持的对吗?“
沈一一以豪给使的眼。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可以支持的。我们成立基金的目的就是支持有价值的技术发展。那么我们内部有同学有这样的技术需要 ,我们为什么不投资他呢?但是还是那句话,这个题目要符合我们支持的标准。“
围的同学们都若有所思地重新开始拿着纸和笔在那里苦思冥想着有哪些符合沈一一所说的得以资助的条件的课题,刘以豪问沈一一:”如果围绕着一个可以转化成成果的课题,设计出一个每个人都可能贡献出部分力量的大项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每个人的题目也都符合了你的要求了?“
沈一一的眼睛一亮。其实刘以豪说的这种方法,她自己也有想过。把一个大课题给拆成若干个子课题,而每个子课题又恰好可以让每个同学**完成。而每个同学完成的成果拼起来,就成为一个可以产品化的技术。这样的话,的确每个同学的课题在理论上都可以符合资助的条件。但沈一一自己没有主动提出,也是有她的道理的。
首先是她懒得想这样的课题。因为要找到一个工作量不大,又能够成为现实的成果的课题,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真的是那么简单,就不会每年产生那么一堆不能产品化的”垃圾专利“了。而且,即使找到了,沈一一还要费心思地针对自己这个队里的每个人的情况,按人数和能力分解出这么多的子课题。这也是很费脑力的。沈一一自觉事情繁多,本不愿意在这件事上太过费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