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新目标-《重生军营成长记》


    第(2/3)页

    红外传感器并不是什么新的产品。实际上从1960年代开始,在美国的军用设备上也已经开始了各种的应用。而在之前,我们中国、俄罗斯等联合国的排在最大的流氓美国后面的几大********也都有。但由于生产的成本原因,民用上无法大规模地推广。所以只有最有钱的军方才用得起。而真正要民用,则必须要突破一个生产成本的瓶颈。当然。民用还有一个专利的壁垒。

    让那家律师事务所相当意外的是,这可是中国的仪器仪表产品第一次在美国进行高层次的专利注册。而且这个专利竟然没有与现行有效的其他专利有任何的重叠之处。这意味着这可以算得上是彻底的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这让美国人传统印象中的山寨大国中国企业的形象一下子被打破了。

    当沈一一听到了朱伊娃转述的那家律师事务所的惊讶的时候。她也吃了一惊。其实这个产品本来是作为课程设计的成果产生的。所以,与一般企业的产品研发过程不同的是,这个产品从一开始就没有进行过专利检索。因此整个研发的过程中也没有进行过任何的规避现有专利的设计。沈一一自己也没有预料到,就这样的一个产品,出自于清华大学的大二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居然还真的就成了一件全新的人类发明了。这下那些只要一提到a_n_na就撇嘴说是opa的美国人可全部都马上哑巴了吧。

    不过,再仔细想一想,沈一一也不奇怪了。因为一件发明要投入市场,面对客户的挑剔,价格是绝对也躲避不了的一个坎。任何公司要注册的专利,也是主要为了对自己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路线进行专利保护,从而成为实际上的生产壁垒。而沈一一这边带着自己的同班同学们一起努力研发的技术,则是有着显著的沈一一的印记的。因为沈一一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正好是同时在投资让人研发着材料的提纯技术。因此,沈一一的这个技术路线,根本就是基于纯度很高的材料的。

    要知道,材料的纯度越高,需要花费的工时和成本就越大。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那绝对是会让产品的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也正因此,一般的西方企业是不会用这样的技术来生产产品的,当然也就更加不会投资对此进行研发了。而沈一一则不然。她研究的材料提纯工艺。虽然不是最节约的方法,但一定是在此时此地最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技术路线。而也正因为了国情的不同,直接的结果就是最后研究出来的技术也完全不同。

    这可以说是一个意外之喜。

    也正因为如此。沈一一回国后就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也就是和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学们一起商量一下这个产品的产业化之路。

    红外线传感器制造出来以后,并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它有几个未来的用途,或者是军用的用途,或者是工业的用途。如果想要直接面对更加多的消费者,需要沈一一这里想一想能否挖掘出来普通消费者的新需求。

    在专利中,有一项叫作专利的再开发。即围绕着一个核心的专利。想象他的更种可能被应用的途径。日本人相当精于此道。他们常常从此出发,做出一些很无赖的事情。

    比如一个研究者研究出了一项跨时代的新技术,足以掀起一场技术革命。但是等到技术申请了专利。那个发明家的钱也不够了。不用怀疑,申请专利是要交权利金给注册机构的。这个时候日本人就出现了。他们可能会想以低价收购这个专利,显然发明人不会干的。于是他们接下来就围绕着这个专利,把所有的可能的应用途径都注册了专利。使得这个专利不经过日本人的同意都不能被应用。这样的情况下。专利所有人的核心专利就卖不出去了。时间长了,日本人就可以用这一招逼着对方卖给自己专利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