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一唱一和-《大明小公爷》
第(1/3)页
“确实是好事!但建设水库,需要对当地水利状况非常了解人,他们熟悉各种水道,知道哪里水多,哪里容易堵塞,来选址建造。然后配合加固河防、截弯取直、退田还湖、植树造林,多方并举,来实现解决江南水患的问题……”李云睿赶紧打蛇随杆上,说道,“此事若能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惠及江南8府的万千百姓,到时候万民必将称颂陛下仁德!”
忽悠,接着忽悠!
李云睿总归要想办法把钱花出去,5十亿放在账面上就是纸,花出去才是钱,钱转起来了,无论是沉淀在固定资产中,还是散落到百姓的口袋中,都是好事!
南京城的市场已经无法扩大了,李云睿扔出去的很多生意,都受到了制约。
打个比方来说,水果罐头在南京城中很流行,但是出了南京城,很少有人能消费的起,无他,百姓穷啊。如果只卖给外地那些富户,量小,运输成本都不够!
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李云睿不得不另寻他法。
因此李云睿瞄准了江南8府,江南8府的百姓,本来就相对富裕,能吃饱肚子,如果再有闲钱,拉动1波消费,问题不大!
江南的消费起来了,就能刺激红颜会、兄弟会的1些人,积极走出南京城去。
广阔的江南地区,可是大有作为,到时候商业的种子,就会到处传播。
至于北方和岭南,慢慢来呗!
李云睿嘴里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8个字,让朱棣心动不已。
朱棣篡位上台,得位不正是他的先天缺陷,未来史书中,这1“污点”是他无法洗刷掉的,要想让后世之人忘记或者忽略这个污点,唯有建立旷古烁今的功业!
什么功业旷古烁今?
下西洋、宣威海外算1个!编撰《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永乐5年定稿后,朱棣看了之后十分满意,亲自为序,赐名《永乐大典》)也算1个!这两个功业,都没有惠及百姓……
历朝历代,皇帝建立功业,要么文治,要么武功!除此之外,能拿得出手的功业,惠及百姓的事情,还真是屈指可数。
如今李云睿指出了1条路来,说朱棣不心动,那是骗人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