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教子不严-《大明小公爷》


    第(2/3)页

    朱棣发愁,就是因为这个,如果不能落实天机子的事情,自己想对付李景隆的事情,就要耽搁下来。

    这两天,朱棣已经给周王朱橚见了两次,两人在商量如何对付李景隆。

    朱橚对于这件事,当然是喜闻乐见,毕竟是仇人,见面肯定是分外眼红,有机会报当年抄家之仇,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但朱棣和朱橚两人也有分歧,那就是处置李景隆到什么程度。

    朱棣知道李云睿背后有高人,意思是小惩大诫,让李景隆回府闭门思过,也就是挂个国公的衔,赋闲在家。

    当年朱元璋就是用这个方式,对付的李文忠。胡惟庸案发生之后,朱元璋打开杀戒,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朝廷内外人人自危,已经伤了元气。李文忠眼见朱元璋屠杀功臣,担心失掉民心,国丧元气,危及大明政权,连续三次上书劝谏朱元璋。惹得朱元璋大怒,削去官职,幽闭在家。

    朱棣思来想去,用这个方式是最稳妥的,即报复了李景隆,又不会惹得李云睿背后之人生气。

    但朱橚认为,这样做太便宜李景隆了,洪武三十一年,李景隆带兵北上,突袭周王府,把朱橚全家一锅烩了,这个仇太大了;而且朱橚被削爵为民,全家还被发配到云南,呆了两年。

    因此,朱橚认为至少要把李景隆的爵位给削了,贬为平民,才能解心头之恨。

    一时之间,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朱棣之所以跟朱橚商量这件事,主要是想利用朱橚和李景隆之间的龌龊,把盖子掀开,这样朱棣就能摆脱嫌疑,毕竟李景隆开金川门,有功于朱棣。朱橚上书攻击李景隆,朱棣就能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等朱橚上书之后,再安排各种官员,攻击一下李景隆,然后自己顺势而为,让李景隆回家闭门读书,修身养性。

    这样一来,很多人都会以为,李景隆是自作孽不可活,朱棣对靖难的功臣很维护,朱棣的里子面子都有了!

    政治就是这么肮脏龌龊,相互利用、相互算计,但表面上,大家还要走一个看似正规、合理合法的流程。

    这个世界上,哪一个当官的不是满屁股的把柄?不是不敢治你,不是不能治你,而是没有治你的必要。一旦想治你了,随便抓一两个把柄,就能把你塞进监狱去。

    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某地打人事件,这种事每天在全国各地都会发生,没人会去关注。可是,偏偏某地的打人事件,突然间火了起来,这背后其实有当政者的考量。

    站在当政者的维度来看,目前国内的经济下滑,势必会造成大量的失业,而失业背后就意味着百姓没有收入,社会上就会有很多怨气,随之而来的也会有很多治安案件发生。

    这个时候,把某地打人事件推出来,一来转移百姓对经济下滑的注意力;二来让百姓骂骂政府,出出心里的恶气;三来政府可以再度高举打黑除恶旗帜,杀一批民愤极大的黑社会组织,震慑一下那些生活无以为继,想铤而走险的人;四来将某地的官场生态环境清理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