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广被击败后, 淮军自然而然就成了江淮之地最大的诸侯! “先生之策, 深合我意啊!” 王景听着对方不断的叙述,心中十分的满意, 面上露出笑容。 沈翼、步骘在一旁也听得微微点头。 对于汪广洋的十六字战略,以及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方针都十分的认可。 等到汪广洋说完。 王景当即说道:“我军刚攻下淮东之地,此地分为泗阳、沭阳、清河、山阳四府, 其中泗阳、沭阳知府之位空缺,两地百废待兴, 先生能者多劳,先代理两府巡按, 整顿两地内政,如何?” 在淮王府的官职体系中, 还没有两府巡按的官职。 这属于临时性差遣。权柄相当于泗阳、沭阳两个府的知府,在没有知府在位的情况下,全权负责两府的政务。 “臣必不负王上厚遇!” 汪广洋知道自己若是投奔淮王,待遇肯定不会低,但没想到刚投奔,淮王就给他这样的高官职位,以他的心态,也有些激动。 谷譐 实际上,巡按不过是差遣,权柄虽然重,但在淮王府的体系中不入正流。 等到泗阳、沭阳两地内政踏入正轨,有其他人才填补到知府职位,汪广洋就能功成身退。 到时候论功行赏,汪广洋就能自然而然的踏入中枢,在政务省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实,有能力担任知府之位的人才,在淮军不在少数。 无论是韩熙载,还是在白泽充当县吏的胡惟庸,让他们治理一个府轻而易举。 不过韩熙载在中枢做事,中枢同样缺人,不适合下放。 胡惟庸的名声太差。 他和汪广洋同为明初丞相,但汪广洋能力和人品都能令人心服,而胡惟庸热衷权势喜欢拉朋结党的名声,让人望而却步。 胡惟庸就算说自己改过自新,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人相信。 在其他人的印象中,如果让胡惟庸担任一地知府, 恐怕这个府的众多知县、官吏,很快就会成为胡惟庸的人…… 不能服众的人, 王景想要重用都没办法。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