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两位贤弟乃读书种子,呆在这荒凉的西北之地,还是不太妥当……” 端上几碗臊子面,听着黄梨洲、顾亭林二人商议,打算留在董志塬上,茅元仪连连摇头,笑道:“如果是别的读书人,我恨不得将其扣留下来,让他们也种上几亩田,体味一番百姓疾苦; 二位贤弟乃人中龙凤,是我大明真正的读书种子,留在这是非之地,迟早会被外人所知。 为兄是没有了退路,这才落草为寇,你们就不要趟这摊浑水了。” 黄梨洲哈哈大笑,一边大口扒拉臊子面,一边含含混混的说道:“不就是造反么?” “放心,小弟练过几年拳脚功夫,不会拖累你茅大将军的。” 顾亭林也是连连点头,表示不愿离去。 茅元仪叹一口气,苦笑道:“既然要留下来,那就留下来吧。” “不过,咱这里不养闲人,就连我茅元仪,也亲自耕种三亩田地,回头就给你俩分上几亩田去耕种。” 三人相视,哈哈大笑。 大家都不是拖泥带水之人,三言两语,茅元仪便将此事安顿下来。 “等会我就让学生领你们去邻村种田,最近,就别到处乱跑,为兄要去办一件大事。” “大事?” 黄梨洲、顾亭林齐声问道。 “嗯,是一件大逆不道的大事,”茅元仪笑了笑,道:“跟你们读书人有关。” 顾亭林尚未反应过来。 黄梨洲却依然脸色微变,涩声问道:“沿途之上,听说你们延安府、平凉府、庆阳府的三府之地,提倡耕者有其田、种粮不上税; 还听说,你们这边书院的先生、学子均已被驱散,以新学代替,看来…是真的了?” 茅元仪也不藏着掖着,大大方方的说道:“都是读书人出身,谁不知道所谓的圣贤书,其实讲的更多的,并非那种顽冥不化的条条框框。 可是,现在你看看,读书人都成什么样子了!” “但就一个没什么大用的八股取士,我茅元仪、深恶痛绝。” “眼下,咱大明朝能念起书、并取得功名者,无非是各地的豪门世家;至于那些贫寒之家的学子,就算学有所成,也难以有所成就啊。” 茅元仪本身几次进京赶考,却始终因为没使银子、没有委托关系,屡试屡败。 最后,若非草包皇帝朱由检大力提拔,此刻,恐怕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呢。 “圣贤书中,讲的是学以致用,”茅元仪继续感慨道:“可是,那些之乎者也,既不能让田地里多长出几颗粮食,养活更多的老百姓,也不能平九边兵患,解除我大明的危机。 这样的书,不读也罢。” 一番话,说的黄梨洲、顾亭林二人热血沸腾,英俊飒爽的脸上,满是钦佩之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