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 他要补偿! 这首词能给他吗? 太好了! 管他什么剽窃,他现在只想拥有这首词! 注定名传千古的词! 欧阳修、苏轼等人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对于文人来说,诗词的力量永远是最直击内心的。 好与坏,一听便知。 他们无法欺骗自己。 这确实是上上之作。 大唐的文人也沸腾了。 久违的沸腾! 以前都是佚名公子的诗集问世时,他们才会如此。 他们就是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佚名公子会变成陛下,然后当着他们的面,轻描淡写地来一首传世之作。 李渊缓了又缓,小声道:“你是有备而来?这是何人所作?” “反正不是朕!朕是文抄公,只抄袭,不创作!” 就在所有人都被震撼得六神无主的时候,李韬特意提高嗓门来了这么一句,顿时把他们的魂魄又给拉了回来。 “还是抄袭?” “他又自己承认了!” “不愧是文抄公,在下心服口服!” “我……我想弑君!” …… 大唐文人的心态又炸了。 不过很快便恨不得抽自己几巴掌。 想什么呢? 谁不知道这位文抄公是秦王庶子,连字都写不好的庶子! 他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传世之作? 看来他们的猜测是真的。 佚名公子,也就是皇帝的背后藏着一帮大才! 他们都是不世出的才子,专为他写诗填词! 柳永如释重负:“没想到你如此坦诚……” 李韬笑了笑:“坦诚是种美德!朕最不缺的就是美德!今个儿高兴,朕就再拾人牙慧,向你们传授一些新东西。” “朕记得你们大宋的晏殊有首《蝶恋花》,其中有‘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么一句吧?” 柳永点头道:“没错。” 李韬站起身,负手走了几步道:“那便正好!在朕看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诸位皆是有才学之人,可以品品,看朕说得对不对?” “……” 程颢、程颐和张载最先绷紧了神经。 妙! 妙不可言啊! 简直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地步! 这又是哪位高人说的? 写下《青玉案·元夕》的那位? 大唐文运之深厚,仅靠这首词和这境界论便远超他们的想象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