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夏令营开营-《NBA靠山王》


    第(2/3)页

    另外,还有一百个被选上来参加夏令营的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长,大大小小二百多号人。

    考虑到这里全是孩子,所以没有请媒体进来。

    他一到,马上成为了中心。

    夏令营明天开营,今天只是登记,分发球鞋和其他装备,和安排住宿。

    王铁军的训练馆旁边的一栋集体宿舍楼,五层的,一层十间房,一间四人,可以住下200人,都安排在那里。

    北电的一帮混得最差的人就经常在那里蹭住,几个美国过来的训练师也住那里。

    老王进去第一眼就看到了姚民,一个和他差不多高,但瘦得像竹竿的青涩少年,和其他人打过招呼之后,他就走向了姚民。

    姚民是他妈陪着过来的,他爸没来,还得上班呢,再说路费也不便宜,打球也费钱,能省就省。

    刘玉民和张合理也跟了过来,后者介绍道:“铁军,这是和我一个时代的老女篮了,当年国家队的主力中锋方风娣。”

    “前辈好。”

    老王马上伸出了手。

    “铁军,这次要麻烦你了。”握手之后,方凤娣客气地笑道。

    “不麻烦,麻烦什么,您太客气了。”老王笑道。

    “这是她儿子,叫姚民,他家里都叫他大姚。他爸原来是沪队的主力中锋,也是打篮球的。”张合理又介绍姚民。

    老王打量了一下这个瘦竹竿,没什么肌肉,力量肯定很小,对抗能力谈不上,他随口问道:“他多大了?”

    “快满15了,九月份的。”

    方风娣赶忙介绍,又拍了自家儿子一下,说道:“大姚,快叫人呀,平时挺能说的。”

    “大姚,你叫他铁军哥就好。”张合理乐呵呵地道。

    姚民青涩的笑了笑,连忙道:“铁军哥您好。”

    老王笑了笑,这小家伙,还用上敬语了,够客气的,他点了点头,打量了大姚脚下的球鞋,好像是美国的一个小品牌,不会超过十五美元,鞋底已经磨得很厉害了,还有缝补的地方,便问道:“你穿多大码的?”

    “五十三码左右,有的鞋大小不一样。”大姚说道。

    “那批鞋没这么大的吧?”老王问张合理。

    “没有超过50码的,要拿你的鞋穿,他应该和你一个码。”张合理说道。

    “那就拿我的。”老王点头道。

    他又打量了一下大姚,说道:“年龄也到了,身高也到了,现在要开始增肌练力量了吧?”

    “现在是217公分,比你还高一公分,我看他还有拨高的余地,15岁还没到嘛。不过现在确实可以练力量了,这太瘦了。以后要增加营养,多吃点牛肉鸡肉。”张合理说道。

    方风娣有些为难地道:“已经尽量给他补充营养了,家里就这点经济条件,光是给他从国外带篮球鞋,就是一大笔开销。”

    张合理又道:“他现在在沪市的大鲨鱼少年队,准备明年调入一队打cba。”

    “15岁就打职业联赛?”

    老王为之一惊,连忙摇头道:“太早了,对他的身体会形成过早的消耗,影响他的职业生涯。”

    方风娣和大姚对视一眼,都不知道怎么接这话。

    方风娣虽然是老女篮,但说实话,别说她那个年代,就算是现在,国内在训练、伤病康复、身体研究等等方面的水平也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她对这方面的认识并不多。

    而且,打球太费钱了,再说大姚现在的实力打少年队,也没一点竞争性。

    老王继续说道:“他的骨骼并不是很粗壮,一旦增重,对骨骼的消耗更大。比如他的下肢关节,双脚,长期下去,很容易会形成应力性伤害积累,我并不建议他明年就开始打职业赛。”

    张合理也道:“nba运动员一般都是上了大学才开始职业生涯的,很多读到大三大四才选秀,我认为大姚至少要18岁,筋骨长结实以后,才能打cba,明年才15岁,他的骨头都没长好。”

    老王问道:“他其他方面的天赋怎么样?”

    张合理兴奋地道:“比大至差一点,但也有很不错的地方,手感特好,移动速度也不错……”

    听老张讲了一大通,老王算是基本了解了一下大姚的情况,说道:“这样吧,先在夏令营里训练一段时间,我看看再说。”

    一直没有说话的刘玉民这时也道:“老方,我看就依铁军的,大姚这个年纪,确实小了一点,待身子骨再长老一点了再打也不迟。”

    既然都这么说,方风娣也只能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不过她又要头疼怎么找钱,给大姚补充营养了,而且不加入职业球队,球鞋也是一个大问题,太费钱了,光托人从国外买鞋,就要费不少人情。

    而且,继续待在少年队也不是个事。

    她把这个问题一说,王铁军等人也觉得对,是不能再待在少年队了。

    最后,还是得打cba,毕竟cba的比赛强度低,而且才八个球队,比赛数量也少,对身体的消耗也少。

    接下来开始分配装备,每个人先发两双篮球鞋,两件训练服,护腕等其他的小装备。

    “我叫朱方雨,12岁,你叫什么?”

    “我叫王士朋,也是12岁。”

    “我叫杜丰,14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