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回到村里面吃这方面,基本不需要李松林操心。 可能也就隔几天他会去镇上采买的生活用品什么的,毕竟村里面一个小卖部都没有。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办过,最后发现基本上是一个销不抵用的状况,也就无人再开了! 栗塘村,处于这样一个很难于外界沟通的尴尬地里环境,在爷奶辈那个年代倒很是安全。 毕竟很多人当时就是为了避难才选择来此定居的,而李爷爷一家就是如此。 机缘巧合,李爷爷在父母的带领下落户在了栗塘村。 这些事由都太过久远,就不一一细说了! 刚刚回来的第一天,李松林就发现了老人家一个人在家是什么都缺的一个状态。 各种调料、面条、肉…… 就没有哪样是不缺的,由此可见这种生活应该很长一段儿时间了! 再回想一下,奶奶说的给他供完大学,哪里能不知道她这是为了省钱。 作为从小在奶奶身侧长大的孩子,怎能能不知道她本来的花钱情况呢? 深呼吸一口,第一天将就着弄了番茄炒蛋、南瓜汤、焖了饭。 这样凑合了过去,第二天村长要去赶圩,也就早早的蹭车打算去镇上一趟。 其实也不算蹭,十块钱路费是默认的,这点早就已经说好。 村民自然也不会反对,毕竟他们这山旮瘩里,想要出去一趟实在太难。 王村长买了这个二手的面包车倒是方便了不少。 最开始那一两次蹭倒也不是不行,后面次数多了他媳妇就不愿意了! 依着这件事吵了几次,往后大家也就默契的定好了一趟收多少钱。 除开几个碎嘴的婆娘之外,这件事倒也就这么过去了; 王村长的载客业务,基本上赶圩的日子都是提前口头讲好的,他会早早的等在自家大门口。 这一趟去可能要买很多东西,所以他有和王伯说明。 在加了二十块钱的情况下,到时候会再出来一趟空车特意接他。 当晚说好这件事之后,宵夜这家伙自然不可能跟着他到处乱跑。 它来的第一天就已经能够在院子里撵鸡逗狗了起来,这适应能力倒是极强。 对于奶奶,它倒也是能跟着的,不需要他过多操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