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尝试-《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第(1/3)页

    在华国写经济类型的评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首先你不能写的太直白。

    因为华国的经济政策明显背后有一只有形的大手在左右,这只有形的大手并不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要做什么,以及未来的风口在哪里。

    而你写的太专业,又会导致曲高和寡,而没有人去看。

    像某证券公司做的宏观经济框架研究,每周都会做全球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数和一定的分析内容,但是关注者寥寥。

    不客气的说严肃认真的经济类型评论是没有市场的,国内很多财经媒体的信息来源不过是抄来抄去。国内很多券商的研报数据引用来源甚至是营销号。

    上面的经济评论家只有靠着往通俗文学领域发展,才能在自媒体时代有一席之地。

    延寿药剂引起的讨论波及到社会各个层面。

    人类对于活着的渴望是年轻人所难以想象的。

    近几年所流行的不要后代,到一定年纪后自行解决,类似言论都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生死而发表的片面言论。

    即便遇上再艰难境地的老人,真正有勇气安然赴死的都是少数。

    更别提赶上华国经济高速发展四十年,拥有丰富物质生活和相对丰富精神生活的年轻人。

    所谓的到一定年纪自行解决,不过是为了在社交媒体上为自己的论点所找的主观论据。

    在经济相关媒体间引起的讨论大多停留在延寿药剂的营收规模和利润上。少有把这件事和全球的供应链重组结合起来的。

    大家对于蓝星科技发展重新进入一个快车道的感知没有明显到大脑意识层面,能够看出这一点的毕竟是少数。

    在潜意识里,给蓝星人民带来的投资上的信心却是存在的。

    科技的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带来生产力的进步,解放生产关系。潜在对技术进步有良好预期,让人们产生出对未来的乐观预期,进一步导致大家敢于消费、投资和创业。

    如果对未来是悲观预期,经济会陷入滞涨进而萧条。但是现在魔法带来的改变产生的良性循环,将蓝星本来该发生的滞涨往后延迟了。

    郑理或者说梅林的到来,一个起码守序的法师形象让人们对于魔法的到来接受的很快。

    当然这和这些年好莱坞文化席卷全球也有关系,人们渴望超能力,厌倦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哪怕魔法离他们很遥远。

    就像被困在苹果的罗舒,即便他几乎不可能成为魔法师,但是他依然觉得有魔法的蓝星要比魔法出现之前好得多。

    起码有希望。

    更关注延寿药剂的是学术界。

    下一期即将发表的柳叶刀被学术界誉为最受期待的一期柳叶刀。

    科学家们最关注的的问题是临床实验是如何设计的。

    延长寿命是一个非常难证明的概念。

    人类之前研发的延长寿命的方法,大多都只是从某一指标出发,自认为的延长寿命。

    或者干脆就只是改善身体健康。

    比如端粒,科学家发现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端粒会缩短。但是减缓甚至直接停止端粒缩短的现象,是否代表延长寿命呢?

    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寿命的决定因素并非只有端粒这一个指标,甚至端粒缩短也未必代表着你的寿命会缩短。

    互联网时代研究人员们往前追溯上百年,建立了长达上百年历史的数据库后,发现医疗手段的进步、行为的改变和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延长寿命。

    这一发现还要追溯到1996年阿美利肯国家老龄化研究所资助的某项研究。

    距离现在已经快过去三十年了。

    人们在这一领域的进展缓慢程度远超预期。

    而且当年研究中的延长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兑现预期寿命。

    因此无数生物学相关的研究员们都在期待延寿药剂背后所代表的基本概念的全新定义。

    在全世界科学界都在翘首期待的时候,李万清通过远程vr视频会议的方式联系到郑理。

    之前郑理在狮城的时候,他相当于每天都能见到郑理,并且将一些科研上的问题直接请教郑理。

    每次郑理都能给出恰到好处的解答也好思路也罢。

    站在李万清的角度,和郑理在同一个地方共事的那段日子,是他在科研上进步最快的日子。

    郑理走后,虽然也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请教,但是邮件和线下沟通相比,效率和理解程度终究差点意思。

    至于远程视频沟通或者通过脑机连接vr沟通,郑理几乎没有这个时间单独来解答他的疑问。

    因此自从郑理离开狮城回到华国后,李万清颇有些意兴阑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