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以身许国(34)-《对不起,我的爱人是祖国[快穿]》


    第(2/3)页

    就有人起哄:“赤那排长怎么回事啊,宁副主任可是咱们这唯一的女同志,你都不懂得怜香惜玉!”

    牧仁赤那讷讷道:“都是一样的。”

    他那意思是肉串先烤后烤都一样。

    宁馥还没说话呢,就有弹头室的帮她还嘴道:“刚才你怎么不怜香惜玉挡在副主任前头?还要靠咱们副主任拿着qiang保护你嘞!”

    “我们宁副这叫文武双全,妇女能顶半边天,香啊玉啊的,比得上么?”

    宁馥抿嘴笑了。

    牧仁赤那一呆。

    他想起在图拉嘎旗的时候,整个畜牧排的小伙子都盼着能和宁馥说上一句话。大家管她叫草原之花。

    她是漂亮的、聪明的、温柔的。像一朵盛开的金盏莲,吸引所有蜜蜂的殷勤。

    可她从来没有说过,她希望像花朵一样被保护。

    她会打木仓,骑马跑得又快又好。她既善良,又勇敢,她是保护别人,挺身而出的那一个。

    她会很多深奥的知识,她带领着一群科学家,人人都服她,尊敬她,听说新招来的研究员都把她当偶像。

    她为祖国工作,做的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现在她周围的人,已经不会,也不敢像图拉嘎旗的牧民小伙们一样,试图博得她的芳心了。

    她依然美丽,温和,观之可亲。但有一种强大的气场,让人不敢在她面前越过界去。

    越是这样,越显得他私心可耻,念头虚妄。

    最后一串烤好的肉,撒了他揣在怀里的一小包孜然粉,去腥的。

    向导大叔带来的一场虚惊过去,气氛重新活泼起来,围着篝火,少不了拉歌跳舞表演节目。

    宁馥这尊大佛往边上一坐,笑看那些初生牛犊子一样的兵们去哄他们排长。

    “排长来一个,排长来一个!”

    “咱们排长是少数民族呢,都能歌善舞!”

    牧仁赤那被人硬拉到大伙中央,被逼无奈地唱了首歌。这也是他唯一会唱的一首。

    唱完就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大伙都觉得逗他更有意思,纷纷起哄,有的问:“在老家草原上真有你惦记的姑娘么?”

    有的问“老大不小了,什么时候请个假把婚结了?有目标了没?”

    牧仁赤那被问得满脸通红。

    最后硬是憋出一句斩钉截铁的“我、我不结婚!”众人哄堂大笑,又听他道:“我的爱人是祖国!”

    沙漠的夜晚和中午简直差了两个季节,生火要取暖,更要防野生动物,因而夜里也不能熄灭,大家需要轮班值守火堆。

    快天亮的时候,宁馥钻出帐篷。

    天边蒙蒙一线光亮,天空中夜色的深黑已开始褪却。牧仁赤那正坐在篝火堆边。

    宁馥朝他点点头。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看着一轮鸭蛋黄色的太阳慢慢、慢慢地升起来。

    看过日落,也看了日出。

    宁馥站起身,拍拍屁股上蹭的灰土,“走吧,还有工作。”

    他们将弹坑测量完毕,将散落的二级残骸全部收集装车,车队起程。

    脑海中,系统发出[叮]的提示音。

    [恭喜宿主,阶段任务:有志报国,有智报国,进度100/100

    当前积分:100/100

    当前世界任务状态:已完成。

    请宿主继续履行系统合约,为祖国工作15年,谢谢!]

    宁馥淡淡弯起唇角,关闭了脑海中的系统页面。

    车队在荒芜的戈壁滩上前行,朝阳升上天空,照耀前路。

    ***番外***

    “欢迎大家来到本期特别节目,《驯火者:宁馥》

    在上世纪80年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在荒漠之中、或在大山深处,为我们祖国的导弹事业鞠躬尽瘁,贡献终生。他们将生命中最好的年华、最杰出的才智,全部交付给了“为国铸剑”的信念。他们,是隐姓埋名之人,做的,却是惊天动地之事。

    在这样一群人中,有一位大家好奇已久的传奇,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宁馥。

    相信,大家已在许多资料中发现过她的身影——她是我国导弹发射第一人朱培青教授的得意弟子,随着她身份的揭开,77届b城航空大学飞行器设计制造与动力工程实验班的女生403宿舍,也成为了被众学子膜拜的“学霸宿舍”。

    1980年,22岁的宁馥特招进入酒泉基地。三十年间,她隐姓埋名,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目前,她的许多工作成果,仍然无法对外公布。但我们能知道的是,在df-5号洲际弹道导弹的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宁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接下来,就跟着摄制组的镜头,去寻访这位铸剑女杰的足迹吧!”

    内蒙古,图拉嘎旗。

    村口几只黄狗朝着摄像机跑过来,把镜头吓得一阵晃动。

    “图拉嘎旗是宁馥上山下乡的地方。如今,这里已经依靠沙地蜜薯的种植技术,让屯子里人人过上了好日子。

    这些,得益于一位‘农民教授’。”

    这位“农民教授”考上农林大学,学成后本有大好前途,却选择回到了图拉嘎旗农业技术局,继续他考学以前,有人交给他的“任务”。

    他不嫌脏累,天天在田间地头教大家怎么种植,怎么致富。比起学者,他更像个脚上沾着泥巴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哪怕他已在自己的领域内著作等身。

    “农民教授”名叫杜清泉,他曾三次高考,因为天生色弱而被化学系拒之门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