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开海-《回到明末搞基建》


    第(2/3)页

    佛郎机国,远在地球的另一端,他们的大船,能开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为什么不能开到他们那里去?

    咱们所在的这颗星球,是很大的。老马你最近正在上地理课,很快就会讲到这些了,你要好好听课。

    这方世界,咱们脚下的土地,只占三分而已,七分被海洋覆盖。就算咱们征讨军在陆地上称王,又能如何?关键还是要征服海洋啊!

    所以,这开海是必要的,是必须的!这是咱们大帅府的国策。老马你不用想着说服我,让我改变主意了,因为我是不会改变主意的。你就想着怎么好好把这件事情给办好吧!”

    赵诚拥有多出四百年的知识储备,想要说服马柱国,轻轻松松。

    开海的政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赵诚一言而决。

    在海军发展方面,赵诚一直很有压迫感。

    此时的西方,舰队已经开始横行全世界。

    在几十年前,西班牙无敌舰队就已经拥有大约150艘以上的大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这支海上舰队,最盛时有千余艘舰船,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

    现在,英国的皇家海军已经崛起。即将服役的“海上君主”号排水量1522吨,配置102门火炮。

    想一想,就给人很强的压迫感。

    如果大明能拥有一支这样的海军,还会担心亡国吗?

    赵诚可以通过从系统商城中兑换武器,迅速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陆军,但是,海军可没有那么简单。

    有种说法,叫做一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

    陆军是最简单的训练熟悉武器,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形成不错的战斗力

    空军是尖端的科技,飞机生产周期比较长,比如后世的祖国,貌似一年是能生产几百架的飞机,有了飞机还需要专业的飞行员,培养一名合格的飞行员需要几年时间,看看空军的训练科目就能明白。

    海军则是最复杂的兵种,一艘战舰的建造时间通常都是好几年,也许更长。而海军的士兵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但需要身体素质还需要较强的航海常识。

    海军需要不断的摸索前进,根据积累的经验,不断进步。总之,海军是要人要钱要技术的兵种。

    赵诚必须尽快开始打基础。

    “开海是既定国策,不允许任何人质疑。然后,要扶助造船企业。把咱们的政策宣传开。我知道,虽然有禁海的政策,其实一直有人私下造船。

    现在,有能力的人,可以大大方方地造船了,大帅府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只要能把船造出来,造多少,咱们大帅府买多少!”

    赵诚大手一挥,十分地霸气。

    回到盛京之后,赵诚兀自不放心,干脆下令,成立一个造船局,专门督促造船。

    辽东这边局势基本稳定下来,赵诚开始考虑回强地了。

    辽东资源丰富,但是,人口太少。

    想要爆发式增长,还得回宣府镇,然后到山陕去。

    一旦在山陕打开局面,他将拥有千万级的人口。

    “正好看一看,塞外走廊打造得怎么样了。”

    赵诚命令第四军团留守盛京。

    并且给与了第四军团编制,在接下来的半年内,要把军团人数发展到万人规模。

    千人称作军团……说实话,是有点太单薄了。

    赵诚之前是先把框架定下来,为以后的发展留出空间。

    军团招兵买马,只能以浑河军校毕业生为骨架。

    赵诚是浑河军校校长,军校的教育,又是完全贯彻他的思想。

    所以,他并不担心第四军团规模扩大之后,会失去控制。

    至于文政方面,则是交给苗旭来管理。

    苗旭这个人,能力或许稍显欠缺,但忠心没问题。

    大帅府其他几个署的官员,则是一律跟随大帅车驾,前往怀安城。

    来的时候,赵诚只有几百人马而已。

    现在要西归,已经拥有正兵数千。

    赵诚又从辽东征召了两万青壮,作为辅兵。

    坐拥辽东百万人口之后,征兵明显方便了很多。

    近三万人,浩浩荡荡,向西进发。

    不论正兵,还是辅兵,一律都穿着灰色布军装。

    唯一的区别,只在于肩章和臂章的不同。

    一路上行军,战士们都排着整齐的队列,扛着枪,士气昂扬,歌声不断:

    “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为了谁

    为了秋的收获

    为了春回大雁归

    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

    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

    你是谁

    为了谁

    我的战友你何时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