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泰安二十四年,十月十七,宜献城,宜事二主。 至少东直门守将翻的那本黄历上应是这么写的。 奉隶一战,泰安帝最后的兵马悉数葬送。 然而堰京是大朔三百年的国都,历代皇帝修缮加固,便是依托城高墙厚,臣民一心,死守也能守上个一年半载。 赵桓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 任谁也没想到的是,那位深受泰安帝宠信,即便奉隶兵败也未受到苛责的蔡国公李秉隆,居然会是第一个开城投降。 率着一众武将打马从城门洞经过,看着城墙上遍布沧桑的岁月痕迹,福王很是感慨。 “二十八年了,孤就没想过,自打父皇驾崩,有生之年还有回堰京的一天。” “孤训兵起事,匡扶我大朔朝纲,论功论绩,你李秉隆该当首功。” 作为最肖昭烈帝的皇子,赵桓自幼热衷弓马,一身骑射本事放在军中都是数一数二。 不少人觉得老皇帝百年之后,继承皇位的必然会是这位极类父的马上皇子,甚至赵桓自己对此也深信不疑。 然而一切都在昭烈帝落水后发生改变。 懦弱阴狠的大皇兄登基,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放弃京城优渥的待遇,远赴封地,用贪财好色麻痹这位多疑的兄长。 苦心人天不负,就在他终于熬到皇兄落水不治的死讯,以为这下皇位该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 朝中重臣再一次让他失望了,他们宁可选一个不满六岁的孩皇帝,也对他这个主动示好的福王爷视若罔闻。 赵桓终于感到愤怒,既然你们不肯给,那我就自己来取。 他借着云来客栈的名义培养细作,收集各方的情报,同时暗地里向戍边的几位公侯表达善意,将自己一众亲卫送入军中,厉兵秣马就是为了这一天。 如今,他终于得偿所愿。 身后众将发出哂笑。 以四十万战十五万,占了奉隶城的雄关险要,还能一战葬送掉所有的兵力,若老蔡国公还在,怕不是要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谁敢说此战首功不是李秉隆? “罪臣不敢当!” 卸甲负荆,替赵桓牵马的美髯汉子面露羞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