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临安大乱(下2)-《我是大军阀》
第(2/3)页
贾、丁两党都没有什么大动作,对赵让一上台就雷厉风行的举措都很配合。他们各自的心思赵让也是一清二楚,丁党是在向自己表示忠心,而贾党则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表示忠心?算了吧,你们这些混了多年的老油条,官位又高,权力又大,还要结党,就算你们真的忠心,我也饶不了你们。等待时机?好,我一定会你们一个时机,让你们和丁党一起彻底完蛋,黑锅还不是我背,哼!”赵让心里很是恶劣的想道。
蒙古方面也没有多大的动静,从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明,蒙哥对阿里不哥没有和宋朝达成协议就擅自回去很不满,但是也不敢过分指责这个幼弟,便把他打发回草原去了。他也不谈什么向宋朝要粮食的事了,只是命令在全境内收集粮食和肉,看来是秣马厉兵,准备西征了。至于忽必烈,他还是陈兵河北一带,意图不明。
赵让针对这种情况也采取了对策,他暗中联系了拉登,让他把襄阳出产的奢侈品向蒙古王公贵族们倾销,并且答应他在明年就封他一个爵位并且还会让他入朝做官,拉登自然是兴奋无比,按照赵让的指示去做了,并且还调动了自己的力量,加紧帮助赵让建设琼州。罂粟田已经播种多时,明年就可以收获,而那边的屯田也是做得有声有色。至于奢侈攻势,也是取得很大的成就,不少蒙古王公沉浸在襄阳产品的新奇和方便中,给了拉登一份份数量巨大的定单,金银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向赵让的国库里。
六天后,赵让洒泪送别赵梦。
很快又过了两个月,全国范围内的军队都开始遵照襄阳军队的方式进行新式训练,几乎所有的工匠都全力开工,更加锋利耐用的冷兵器流水般被生产出来,然后换下士兵们本来已经老化的兵器,而第一批新式火炮、燧发枪都在襄阳军队里得到了从上到下的全面装备。现在襄阳军队缺的就是在实战中检验新式武器和新式训练方法的成果了。
赵让也基本收拢了中下级官员的心,也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光减免赋税、重惩土豪劣绅这些举动,就给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而赵让也别有用心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蒙古威胁论”,告诉老百姓们,现在的一切都可能被南下的蒙古人毁灭,结果很成功的加剧了宋境内汉族和百越族等得到优惠政策的少数民族对于蒙古人的仇恨之情。赵让很明白,护食的狼崽子是最凶狠的。
不过这还不够,赵让想要的是扭转整个民族的意识,让唐朝时那种开放、激情的民风回来,为以后的历史打一个基础。目前,他首先从军队抓起,在军队里恢复了秦朝的军功制度,不过把爵位赏赐去除,加重了赏金和抚恤金的分量,解决士兵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加重了对做战不利等罪责的处罚力度,以激发士兵们在战场中不胜宁死的勇气。这种制度一经实行,就得到了广大士兵的欢迎,推行起来毫无难度,当然,推行得最好的还是襄阳军队,这只近二十万的军队接受过赵让吩咐过高达等将领开展的“思想教育”,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洗了脑,对国家和赵让是绝对忠诚,对蒙古人是欲食之而后快,以“虎狼之军”来形容现在的襄阳军,应该是很贴切的了。
赵让对眼下的局势很满意,但是他心里总有一个隐忧,那就是吕文德。他自赵让登基以来,表面上态度恭顺,实际上对于赵让的军制改革是阴奉阳违,根本是把吴地(江苏)的军队看成了自己的私家军了。在全**队都实行新制度、接受新式训练、换上新武器时,这家伙是唯一采取消极态度来应对的。不但如此,他还上书,要求增加他的军队的军费,说是对岸蒙古方面军队调动频繁,局势紧张,必须加强军备。
赵让在看到这份上书后冷笑一声,传了一道圣旨,让吕文德回京朝见,并且在盖上玉玺印后想道:“只要你回京,我一定会就此解除你的兵权,如果你不回,我自然有雷霆手段,到时候落个身死族灭,就别怪我心狠了,老吕。这国家有我这个皇帝做大军阀就够了,你就算了吧。”
四月十六号,赵让接到了“楚风”的加急文书:吕文德率领八万精锐部队,于前日星夜启程,往京城赶来,估计不到六天就会抵达。
第(2/3)页